1、人民检察院对于直接受理的案件,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报请检察长决定不予立案:
(1)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2)认为没有犯罪事实的;
(3)事实或者证据尚不符合立案条件的。
2、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七十一条
1、犯罪嫌疑人身份状况是否清楚,包括姓名、性别、国籍、出生年月日、职业和单位等;单位犯罪的,单位的相关情况是否清楚;
2、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危害后果是否明确;
3、认定犯罪性质和罪名的意见是否正确;有无法定的从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及酌定从重、从轻情节;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活动中的责任认定是否恰当;
4、犯罪嫌疑人是否认罪认罚;
5、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材料是否随案移送;证明相关财产系违法所得的证据材料是否随案移送;不宜移送的证据的清单、复制件、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件是否随案移送;
6、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是否依法收集,有无应当排除非法证据的情形;
7、采取侦查措施包括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手续和诉讼文书是否完备;
8、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9、是否属于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
10、有无附带民事诉讼;对于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是否需要由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是否需要由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11、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否适当,对于已经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有无继续羁押的必要;
12、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13、涉案财物是否查封、扣押、冻结并妥善保管,清单是否齐备;对被害人合法财产的返还和对违禁品或者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的处理是否妥当,移送的证明文件是否完备。
如何获取股东抽逃出资的证据。文章介绍了股东抽逃出资行为的认定方法和相关法律规定。股东抽逃出资包括多种情形,如将出资转入公司账户验资后转出等。股东抽逃出资需承担对公司、其他股东及债权人的民事责任。股东出资方式包括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和土地使用权等。获取
再审申请中证据的相关问题。包括新证据的定义、提供的时限、不采纳非新证据的处理、逾期提供证据的处理、再审申请中的新证据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理由成立的情形。强调了新证据的重要性和规定,以及不同情况下证据的处理方式和后果。
股东会决议侵害股东权益时股东的救济方式。包括申请确认股东会决议无效和撤销股东会决议的情形和规定,并强调了除斥期限和保留证据的重要性。股东在维权过程中应了解这些内容和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离婚诉讼中证据的构成要素,包括夫妻关系证明、共同财产证据以及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应进行调解,若感情确已破裂且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并列举了准予离婚的具体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