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动产所在地按以下情形确定:
(1)不动产已登记的,以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所在地为不动产所在地;
(2)不动产未登记的,以不动产实际所在地为不动产所在地。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十八条 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的不动产纠纷是指因不动产的权利确认、分割、相邻关系等引起的物权纠纷。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政策性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按照不动产纠纷确定管辖。
不动产已登记的,以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所在地为不动产所在地;不动产未登记的,以不动产实际所在地为不动产所在地。
1、登记申请。尚未登记的和继承、遗赠、产权发生改变的不动产由当事人到国土资源局所提出登记申请。
2、提交资料:查询申请表、本人身份证明材料、婚姻证明材料、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户籍证明材料。委托代理人申请,应提交本人及授权人身份证明材料、授权委托书、境外委托人应当提交经过公证或认证的授权委托书。
3、受理。登记机构接到申请以后要对产权资料进行核实,而且对于房地产、土地附着物等进行实地查看核实无误以后登记。
不动产登记是《民法典》确立的一项物权制度,是指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实行统一登记,将更好地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规范登记行为,方便群众申请登记,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从长远看,不动产登记机构统一后,将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企业和群众不用再分别跑几个部门进行登记,减轻当事人的负担。
抵押权的善意取得问题。案件中,银行作为抵押权人,在登记名义人李某无权处分的情况下,基于善意取得了房屋抵押权。文章解读了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抵押权方面的应用,包括其理论基础和构成要件,并认为银行以善意取得的方式取得了抵押权。房屋的真正所有权人胡某应向李
原告因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起诉被告及第三人鞍山市xxxx村民委员会至法院的案件。原告要求判令四被告停止侵权,退出土地并赔偿经济损失。文章还介绍了关于承包合同纠纷管辖地的法律规定,包括以前的法律和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新规定的不动产所在地管辖原则。
依嘱托登记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规定。依嘱托登记是不动产登记机构根据特定嘱托进行的不动产登记行为,其法律依据包括《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国土资源部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机构根据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等进行登记是应履行的法律义务,并
党员村霸损害财产的处理方法及法律规定。受害者可以与侵害人协商赔偿实际损失,若协商不成,可提起民事诉讼。财产损害赔偿纠纷需区分不动产和动产确定管辖法院。根据最新生效的《民法典》,权利人有权要求占有人返还因毁损或灭失取得的保险金等,并要求恶意占有人赔偿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