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保障 > 工资福利 > 自动离职的职工能领退休工资吗

自动离职的职工能领退休工资吗

时间:2022-07-29 浏览:7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20551
一般来说,这个自动离职的职工是不能领取到退休工资的,因为这个退休工资是要在办理退休之后才可以领取的,但如果在自动离职之后有找到新的单位代缴社保或者有自己缴纳社保的话,是可以领的到退休金的。关于自动离职的职工能领退休工资吗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自动离职员工是否有资格领取退休工资

根据法律规定,自动离职的员工在离职后无法立即领取退休工资。

1. 办理退休手续

员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一个月(延缴的参保人在缴费满年限的当月),需要前往社保局办理退休手续。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员工需要提交以下资料:

  • 填写《退休人员申请表》(一式两份,单位或居委会盖章)
  • 提供一张本人一寸彩色照片
  • 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一张

2. 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对于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个人,可以继续缴费至满十五年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自动离职的流程

1. 离职周期

员工离职必须遵守一定的离职周期,具体的离职周期根据员工所处的职级而有所不同。基层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的离职周期通常为3天或3天以上,部门主管和部门经理的离职周期通常为7天或7天以上,总监的离职周期通常为14天或14天以上,副总经理及以上高级管理者的离职周期通常为1个月或以上。

2. 离职管理交接

离职手续的办理和交接必须以书面文件资料存档的形式进行,口头形式是不被接受的。如果没有书面文件资料存档,将被视为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未解除,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此外,离职的交接必须尽可能地详尽和清晰,以免导致新接任人员对前任人员情况不熟悉、信息资料没有完全移交,从而导致工作中断和离职纠纷。

3. 离职手续

员工在离职前需要填写《离职职员申请表》和《离职职员工作交接单》。员工必须首先完整填写《离职职员申请表》的各项信息,然后交由直属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部、公司高管签字同意,才能开始办理离职交接手续。

4. 离职交接内容

离职交接包括与本部门的工作交接、与行政部门的门禁卡/名片/工装/办公用品/电脑/车辆的交接,以及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制度文件交还等。其中,技术资料交接涉及技术研发信息、产品配方、技术测试信息等,一般由技术部负责人接收;客户资料交接涉及客户的企业名称、联系人姓名、地址、电话、个人兴趣爱好、曾发生的业务记录等,一般由客服部负责人接收;帐务资料交接涉及应收、应付款记录、预支款项交割等,一般由财务部进行交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和工资问题。劳动者应按法律规定提前30天递交辞职报告,雇主不可因此克扣工资。单位压缩工资若是为了限制劳动者离职或作为押金则不合法。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时,劳动者可寻求劳动监察部门解决,并依法维权。《中华人民共和

  • 公司口头解除合同不发工资能维权吗

    公司口头解除合同后不发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维权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支付劳动者合法工资,如未支付则违法。劳动者可通过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如仲裁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权。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资支付暂行条例》

  • 离职员工工资计算:是否享受自动离职工资?

    有些职工在辞职未准或要求解除合同未被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离职或违约出走;有些职工未说明原因不辞而别;还有些职工受到优厚待遇的诱惑,擅自“跳槽”。这些都属于自动离职的范围。离职和辞职没有本质的区别。根据以前的规定,一般是指尚未丧失劳动能力的干部由于个人原

  • 保险公司自动离职,会扣发上个月工资吗?

    不会的,劳动者有按时足额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不能任意克扣。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综上所述,员工在保险公司工作,可以和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或者自动离职,不管是哪种方式,公司都不得克扣员工上个月的工资,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被公司扣工资后,员

  • 辞职报告交了一个月能自动离职吗
  • 未成年暑假工没有合同,提前离职不发工资怎么办
  • 员工不辞而别的话单位要怎么处理
劳动保障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