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法规定员工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一条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1、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另外,如果用人单位自用过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即是说,用人单位应在劳动者入职的第一个月内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否则应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2、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该条款可约定劳动合同的期限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完成一定工作等;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该条主要约定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的地点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约定工作时长等内容;劳动报酬:约定劳动者的基本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的数额及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社会保险:约定劳动者享有的社会保险等;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劳动安全措施以及劳动保护措施与制度;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试用期工资的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且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小赵为例,如试用期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需补足差额。劳动者应与用人单位协商,如协商不成可申请
我国劳动法中关于试用期的概念和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的考察期,不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合同应与劳动合同一起签订,用人单位不得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不得限制劳动者的解除权。试用期
实习期员工辞职的法律规定及辞职实例。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有不同的试用期时长规定,且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是双向选择的表现,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实习员工因缺乏成就感等原因提出辞职时,需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并
入职时只签试用期合同的行为效力问题。明确提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内。试用期合同是劳动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应遵守相关规定和制度,保护双方的权益。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