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一审判决或者裁定之后,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的,对上一级法院提起,提起的同时需要将上诉状、案卷和证据一同移送给上一级法院;刑事诉讼法抗诉程序:检察院通过原审法院提出抗诉书再抄送上一级检察院,副本送交当事人,并且材料移送上一级法院。
2、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一条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第二百三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将抗诉书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并且将抗诉书副本送交当事人。上级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抗诉不当,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抗诉,并且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
1、上诉和抗诉的主体不同。上诉不需要任何理由;抗诉必须是人民检察院认为原裁判确有错误。
2、上诉的方式,既可以采用书状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抗诉应当提交抗诉书。提出上诉既可以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等等。
刑事自诉案件的特点及程序。刑事自诉案件是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特点包括直接起诉、调解和撤诉、反诉权以及上诉和申诉。审理程序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进行,确保被答辩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定时限。行政机关在公民或组织未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时,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申请时限为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起诉的,应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超过时限的诉讼将不予受理,除非有正当
逮捕后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通过取保候审获得临时自由的相关法律程序。在我国法律中,取保候审是代替“保释”的一种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的判断标准包括罪行、情况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只有符合法定条件的个人,如可能被判处较轻刑罚、患有严重疾病或
刑事抗诉的含义、法律依据、条件及程序。刑事抗诉是当被害人或公诉方对刑事判决有异议时,通过向上级检察院提起抗诉来实现对被告人的正确惩罚的诉讼行为。其法律依据为《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抗诉的条件包括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且有抗诉必要性。抗诉程序包括二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