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再审和申诉虽然最终目的相同,但是在具体的过程上存在差异,取决于案件的实际情况。对于民事申请再审来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规定: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存在错误的情况下,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对于当事人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当事人提出再审申请时,不会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申诉可以分为诉讼上的申诉和非诉讼上的申诉。
诉讼上的申诉是指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者了解案件情况的其他公民,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存在错误,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要求依法处理并予以纠正的行为。在诉讼上的申诉中,申诉人可以请律师提供帮助。
非诉讼上的申诉是指公民或企业事业单位因为自身合法权益问题对行政部门的处理、处罚或纪律处分不服,向该部门或其上级机关提出要求重新处理并予以纠正的行为。对于非诉讼上的申诉,如果属于经济合同纠纷或伤害赔偿等民事范围的问题,根据律师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诉人可以委托律师担任代理人。对于其他问题的申诉,律师只能代写申诉书并提供法律、政策上的意见,而不能接受委托担任代理人。
刑事申诉的相关问题。刑事申诉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的公务处理行为提出申诉的权利,没有时间的限定性。虽然民事诉讼中有再审申请期限,但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不受此限制,仍应受理并进行审查。摘要旨在充分概括文章主旨和内容,以吸引读者兴趣。
民事调解书的申诉期限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调解书,当事人可不受时间限制地申请再审。此外,根据《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和裁定不服的,可在规定期限内提起上诉。调解书在当事人同意并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刑事申诉的时间限制问题。刑事诉讼规定中,刑事申诉没有明确规定时间限制,只要案件在人民检察院管辖范围内,都必须受理。而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申请有两年时间限制。刑事申诉的时间限制相对宽松,但仍建议申诉人在合理时间内提出申诉,以确保案件得到及时审理和公正处理。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时的查找和处理规定,适用社区矫正的范围以及缓刑的撤销和处理。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