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人已将诈骗财物用于清偿债务或者转让给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缴:
(1)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的;
(2)对方无偿取得诈骗财物的;
(3)对方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诈骗财物的;
(4)对方取得诈骗财物系源于非法债务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的。
2、他人善意取得诈骗财物的,不予追缴。
3、法律依据:《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
(一)人民法院受理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后,应当发出公告。公告期间为六个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参加诉讼,也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
(二)人民法院在公告期满后对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进行审理。利害关系人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四)人民法院经审理,对经查证属于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应当裁定予以没收;对不属于应当追缴的财产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四)对于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的裁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上诉、抗诉。
(五)在审理过程中,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动投案或者被抓获的,人民法院应当终止审理。
(六)没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财产确有错误的,应当予以返还、赔偿。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诈骗和抢劫等犯罪的区分。赌博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主要在于主观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是否具有聚众赌博等行为。对于赌博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处罚。同时,文章也详细阐述了赌博罪与诈骗罪和抢劫罪的具体区分和定罪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5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财产保全的规定。当债务人财产无法满足保全请求且第三人有到期债权时,法院可裁定禁止第三人清偿债务,并将财物或价款提存。财产保全旨在防止债务人不当使用或抵押财产导致损失,影响债权人利益。债权人需提供确凿
诈骗未达到立案标准是否构成刑事责任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诈骗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时,不会追究刑事责任,但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文章还详细解释了网络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从犯的刑罚确定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从犯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的刑罚根据犯罪情节确定,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文章还介绍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