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共同犯罪 > 主犯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主犯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时间:2022-05-24 浏览: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28797
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建立的组织者、犯罪活动计划的制定者、犯罪计划的实施者或策划于幕后、或指挥于现场者;关于主犯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主犯的认定标准

一、组织、策划、指挥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犯罪分子可被认定为主犯:1. 在犯罪集团中扮演组织、策划、指挥角色的犯罪分子。这包括犯罪集团的组织者、制定犯罪活动计划者、实施犯罪计划者、幕后策划者或现场指挥者。2. 在聚众闹事中担任组织、策划、指挥角色的犯罪分子。也就是聚众闹事犯罪的头目,负责整个聚众闹事过程中的组织、策划和指挥工作的人。3. 在共同犯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是犯罪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负有主要责任的人。

二、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被视为主犯。

三、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团

共同实施犯罪的固定组织,由三人或三人以上组成,被称为犯罪集团。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将根据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进行处罚。对于不符合第三款规定的主犯,将根据其参与的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行为进行处罚。

主犯和从犯的区别

一、犯意和犯罪活动

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的通常被视为主犯,而随声附和、表示赞同的通常被视为从犯。然而,这个标准并非固定不变的。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如果某个犯罪分子起到主要作用,他也将被视为主犯,而不是从犯。

二、策划和指挥

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和指挥犯罪活动的通常被视为主犯,而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的通常被视为从犯。

三、参与频率

根据参与共同犯罪的频率来看,多次参与共同犯罪或参与全部共同犯罪活动的通常被视为主犯,而首次参与共同犯罪或参与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与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被视为从犯。

四、犯罪行为强度

从参与共同犯罪的强度来看,主犯的实施行为通常具有较大的强度,手段残忍且技巧熟练,而从犯的实施行为通常强度较小,或者技巧不够熟练。

五、对犯罪结果的作用

从对犯罪结果的作用来看,主犯由于行为强度大或技巧熟练,通常对犯罪结果的产生起到较大的作用,是造成犯罪结果的主要原因。而从犯由于初次作案、行为强度小,或者技巧不熟练,通常对犯罪结果的产生只起到很小的作用,甚至根本未起任何作用。

总结

主犯和从犯的区别在于犯意和犯罪活动、策划和指挥、参与频率、犯罪行为强度以及对犯罪结果的作用。主犯通常在犯意和犯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具有较大的犯罪行为强度和对犯罪结果的主要影响;而从犯通常在犯意和犯罪活动中起次要作用,具有较小的犯罪行为强度和对犯罪结果的较小影响。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逃税行为是否构成单位犯罪

    公司逃税行为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当单位经过组织策划实施偷税行为时,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文章还详细阐述了逃税罪的构成要件、刑罚、扣缴义务人的责任以及多次实施逃税行为的处理方式,同时提及了补缴税款和追究刑事责任的相关

  • 帮助凶手逃走是否共同犯罪

    帮助凶手逃走是否构成共同犯罪的问题。根据刑法规定,帮助凶手逃走可能构成窝藏罪,如果事前与凶手通谋则视为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成立需要满足条件,包括共同犯罪人必须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主观上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客观上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以及

  •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主体要件要求二人以上,包括多个自然人、单位以及自然人与单位的共同犯罪。客观要件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包括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以及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等。主观要件则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

  •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辩护词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辩护观点。文章认为被告人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且作为未成年人,应当从轻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被告人的行为特点、主观态度以及未成年人身份等因素,并希望法庭能够依据相关法律对被告人进行适当惩罚,同时体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为主、惩罚为

  • 多人实施轮奸的法律处罚
  • 主犯不承认证据不足从犯怎么认定
  • 偷盗罪从犯没有收益怎么判决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