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业系统的公安机关负责侦查以下案件:
(1) 辖区内的盗伐、滥伐林木、危害陆生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等刑事案件的侦查;
(2) 大面积林区的林业公安机关还负责辖区内其他刑事案件;
(3) 尚未建立专门林业公安机关的地区,由所在地公安机关管辖。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五条,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对于有关犯罪案件的管辖,法律、司法解释或其他规范性文件有特别规定,应从其规定执行。
1. 现场勘查:对案发现场进行勘查,收集相关证据;
2. 检验:对相关物品进行检验,获取可能的证据;
3. 侦查实验:通过实验重现案件过程,获取证据;
4. 调查访问:调查相关人员,了解案件情况;
5. 辨认:对嫌疑人、证人、物品等进行辨认;
6. 讯问:对嫌疑人进行询问,获取相关信息;
7. 询问:对证人、相关人员进行询问,获取证据;
8. 通报:向上级或相关部门通报案件进展情况。
1. 追踪:对嫌疑人进行追踪,获取其行踪信息;
2. 堵截:在可能出现的逃跑路线上设卡堵截嫌疑人;
3. 搜索:对嫌疑人藏匿的地点进行搜查;
4. 守候:在嫌疑人可能出现的地点进行守候,等待抓捕机会;
5. 通缉:发布通缉令,全国范围内追捕嫌疑人。
1. 拘传:传唤嫌疑人到案;
2. 拘留:限制嫌疑人的人身自由,进行进一步调查;
3. 逮捕:依法将嫌疑人扣押,进行刑事追诉;
4. 搜查:对嫌疑人的住所、场所等进行搜查;
5. 取保候审:对符合取保条件的嫌疑人,决定取保候审;
6. 监视居住:对符合监视居住条件的嫌疑人,决定监视居住。
教唆犯的特点和要素。教唆犯通过劝说等手段将犯罪意图灌输给原本没有犯罪意图的人,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教唆犯必须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引起他人犯罪,并且希望或放任他人去犯罪。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是具有民事行为和民事责任能力的人,对不满十四周岁或患有精神病
外卖员偷窃同行外卖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这种行为属于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将依法采取治安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和行政拘留。文章还解释了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有助于准确打击犯罪行为,保护公民权益。
刑事案件中的撤案程序。在派出所立案侦查过程中,若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停止侦查。自诉刑事案件中,自诉人可在判决前与被告人和解或撤回自诉,但涉及特定情况则不适用调解。公诉案件的撤案决定权在检察机关,受害者可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接受调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特
办案机关在刑事案件中的办案期限问题。文章介绍了侦查阶段、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在案件处理中的办案期限,并说明了在特殊情况下重新计算办案期限的情形。目的是确保案件能够及时、公正地得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