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合同是一项民事行为,也是一项合同行为。因此,保险合同的成立必须符合民事法律行为和合同的成立要件。根据中国合同法第十三条和《保险法》第十二条的规定:
1. 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
2. 保险人同意承保;
3. 保险人与投保人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
这三个要件实质上是合同法中要约和承诺过程的具体体现。因此,保险合同通常在当事人通过要约和承诺的方式达成一致时即告成立。
根据中国《保险法》第十条规定,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也就是说,当事人双方就保险合同的内容协商达成一致,保险合同即告成立。
从保险合同订立的程序来看,保险合同的订立经历了要约与承诺两个阶段,也被称为投保与承保。一般来说,投保是一种要约,而承保是保险人同意承保的意思表示,是一种承诺。当承诺生效时,保险合同即成立。
根据合同法理论,合同的成立指的是合同因符合一定要件而客观存在,其具体表现是将要约人单方面的意思转化为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保险合同具备了成立的要件后即宣告成立,但已经成立的合同必须符合一定的生效要件才能产生法律约束力。
因此,保险合同的成立解决了保险合同是否存在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保险合同是否生效的问题。即使保险合同已经成立,如果不符合保险合同规定的生效要件,仍然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可以看出,保险合同的成立不是以“签发保险单”为依据,而只需要保险人同意承保,保险合同便成立,“签发保险单”仅仅是保险人“应该”完成的义务,而并不是保险合同成立的先决条件,并且《保险法》并未规定保险合同应采取什么形式,所以,保险合同不属于“要式合同”。
夏某死亡后,连某要求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给付保险金。保险公司以二年内自杀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为由而拒付。因为根据《保险法》第66条的规定,在保险合同成立以后两年内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本案当中,夏某的自杀是由于精神病而导致的身故,本身不具有
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是投保人和保险人;保险合同的内容是保险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险合同不仅受保险法的调整,还应当受民法和合同法的调整,所以,保险合同的成立一定要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和合同的成立要件。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签订的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投
出立保险单并不是保险合同成立或者生效的必要条件,并且保险合同成立和生效也是不一样的。保险合同是一项民事行为,而且是一项合同行为,因而,保险合同不仅受保险法的调整,还应当受民法和合同法的调整,所以,保险合同的成立一定要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和合同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