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遇到家庭暴力受害者可以及时的向公安机关报警,请求公安机关的帮助;也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三条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1、算。所谓“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态度冷漠,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非正式暴力行为。家庭冷暴力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虐待。夫妻双方都是冷暴力后的受害者,两败俱伤。往往还会不经意地让家庭冷暴力漫延至家中的小孩,对下一代的伤害更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伤害之大是无法预计的。
2、这种暴力一般表现在夫妻之间矛盾虽不诉诸武力,但却通过暗示的威胁,言语的攻击,在经济上和性方面进行控制。彼此有意用精神折磨来摧残对方,使婚姻处于一种长期的不正常状态。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在某种程度上比肉体的伤害更可怕得多。处于家庭冷暴力中的人大多有委屈感,被控制感,感情变得脆弱易激动,心理上常常处于孤独状态。
3、家庭冷暴力不同于可见的肉体摧残的家庭暴力行为,家庭冷暴力更多的是通过暗示威胁,语言攻击,经济和性方面的控制等方式,达到用精神折磨摧残对方。这种方式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会使对方接近崩溃,同时伴随着的是婚姻的隔阂与不信任,最终导致婚姻的结束。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家庭暴力时候,多是男性针对女性,而在家庭冷暴力事件中,男女双方都有可能成为实施家庭冷暴力的一方。尤其在男方事业失落,压力大的时候,女方对其的冷暴力行为,危害程度远远要大于暴力。
家庭暴力是否涉及刑事犯罪的问题。文章指出,家庭暴力行为若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文章还介绍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受害者以及不同伤害程度下的刑事责任、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
家庭暴力行为的分类以及证据的获取。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语言暴力和性暴力。在遭遇家庭暴力时,可以通过获取证人证言、视听资料、报警记录等方式来收集证据。同时,应及时寻求帮助和劝阻,避免暴力事件的升级。
家庭暴力的多种证据形式。包括身体上的伤痕和物品证据,如衣物、凶器等;书证和物证,如病历记录、报警记录等;以及孩子作为证人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孩子作为证人,只要具备年龄、智力和认识水平,能够清晰地描述事实,就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同时,施暴者的口头或书面悔过
据我了解,有些人即使碰到了家庭“冷暴力”,但并不会选择咨询心理医师,只是独自忍受,其实,把事情闷在心里危害会更大。通过我的观察,出现家庭“冷暴力”的主要原因是一方有外遇,或者是夫妻双方性格不合。不过,当家庭中出现“冷暴力”时,一定要找出原因,然后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