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否发生医疗事故,患者都有转院的权利。因此,在发生医疗纠纷后,患者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转院。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且医疗机构无法提供相应的技术设备进行治疗,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合适的医疗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进行抢救。对于医疗机构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无法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进行转诊。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在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中,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如果协商解决不成或不愿意协商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患者及其家属认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情况下,可以向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时,申请人应当提交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和身份证明,以及鉴定过程中所需的其他材料。
(1) 患者及其家属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2) 在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时,如果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直接向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申请鉴定。
(3) 如果医患双方中的任一方提出鉴定要求,应向医疗机构所在辖区的区(市)卫生局提出申请,由该卫生局受理,并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4) 如果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市卫生局提出鉴定申请,由医学会进行鉴定。
(5) 如果患者或医疗单位对市级鉴定结论不服,应在收到鉴定书后的15日内向省医学会申请再次鉴定。
非法行医、游医药贩等执业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不属于医疗事故鉴定的范围。卫生行政部门将坚决予以取缔,受害人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医疗事故原则上应由当事的医疗单位与患者及其家属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协商处理。只有在发生争议时,才可以提请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协商调解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前提是双方遵守法律规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调查后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或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鉴定。
江西省丰城市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吴某因胎儿状况异常要求剖宫产,但医院延误手术导致新生儿死亡。法院认定医院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并判决赔偿原告合计106892.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