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类型 > 私营企业 > 民营企业并购后的法律后果有哪些,有哪些法律风险

民营企业并购后的法律后果有哪些,有哪些法律风险

时间:2023-09-21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3420

一、并购法律后果

1.收购成功

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当收购人所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达到50%时,即为收购成功,收购人取得被收购公司的控制权。完成收购行为后,如果被收购公司不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则应根据法律规定变更其企业形式。

2.收购失败

当要约收购期满后,如果收购人持有的普通股未达到该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总数的50%,则视为收购失败。收购要约人除了可以发出新的收购要约外,每年购买的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量不得超过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的50%。

3.公司合并

根据证券法第99条的规定,当收购行为完成后,收购人与被收购公司合并,并将被合并公司解散,被解散公司原有的股票由收购人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更换。

二、法律风险

⑴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双方在并购前隐瞒一些不利因素,待并购完成后给对方或目标公司带来不利后果。在现实中,被收购一方常常隐瞒一些影响交易谈判和价格的不利信息,如对外担保、对外债务、应收账款实际无法收回等。完成并购后,这些不利因素可能给目标公司带来巨大的潜在债务,使得并购公司遭受重大损失。

⑵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

作为为并购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士,律师应注意确保并购过程中尽量不违反法律规定。这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强制收购、程序合法性、一致行动等方面,违反规定可能导致收购失败。例如,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如果董事会未就收购事宜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发表意见,或者独立董事未单独发表意见,可能导致程序不合法。

⑶反收购风险

由于有些并购并非双方情愿,目标公司在面临敌意收购时,董事会必然采取一些反并购措施。某些反收购措施可能对公司股东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关注过度管理层的利益,并且可能与法律相冲突,导致并购双方都遭受损失。

⑷认清并购可能产生的纠纷,分析其法律风险

公司并购可能产生的纠纷主要包括:产权不明、主体资格不符合要求导致的纠纷;行政干预引发的纠纷;利用并购进行欺诈的纠纷;员工安置引发的纠纷等。律师应认真分析这些纠纷的法律风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第一章 总则

    个人独资企业的经营资格确认和登记规范的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的相关流程,以及经营活动中的相关规定。文章还介绍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登记机关的职责,以及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的条件和申请流程等具体内容。

  • 独资企业:个人出资经营的法律解释

    独资企业的定义及其法律解释,包括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注册登记所需提交的文件以及变更登记的具体要求。独资企业是由个人出资经营、归个人所有和控制,承担无限经济责任的企业。在设立和变更过程中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涉及法律、行政法规审批的业务需提交批准文件。

  • 民间融资存在的外因是什么

    民间融资存在的外因,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重心转移,对县域经济及民营经济融资服务不足;银行资金投向制度冲突导致对民营企业投放不足;中小民营企业自身条件限制,如规模小、信誉不足等,增加了银行借贷风险;直接融资渠道有限,资本市场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

  • 股东协议

    股东协议的各个方面,包括公司缔结、股东及出资情况、公司名称、经营地点和经营范围、职务和分工以及股东的权利和义务等。协议明确了出资方式、认缴出资额、出资比例和缴付出资的时间等重要事项。同时,规定了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资产权益转让、分取红利、共同协商确

  • 非法采矿的法律后果及财产责任
  • 遇到建筑工程劳务分包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处理
  • 民营企业并购后的法律后果有哪些,有哪些法律风险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