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物,即出质股权。发生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出质股权优先受偿。
(2)孳息,主要指股息、红利、公司的盈余公配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二十五条,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人占有,作为担保债务履行的方式。如果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了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在这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被称为出质人,债权人被称为质权人,交付的动产被称为质押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三十条,质权人有权收取质押财产的孳息,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在收取孳息之前,应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
股权质权的实现与动产质权相同,一般需要具备以下两个要件:
(1)质权有效存在。根据国外的立法例,如果以股票出质为基础,质权人必须转移占有权,否则不能以质权对抗第三者。
(2)债权清偿期满而未受清偿。未受清偿不仅指债权全部未受清偿,也包括债权未全部受清偿。
股权质权的实现要求对出质股权进行全部处分,这包含两层含义:
(1)全部股权的处分。即使受担保清偿尚有部分甚至少部分未受清偿,也必须将全部出质股权进行处分,不允许只处分一部分而搁置其余部分,这体现了质物的不可分性。
(2)全部权能的一体处分。不允许分割或只处分一部分权能。这是由于股权的不可分性所决定。
(1)禁止在质押合同中订立流质条款(流质契约),或即使在合同中订立了流质条款也视为无效,这是各国立法的通例。
(2)所谓流质条款是指当事人在质押合同中约定,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清偿时,质物的所有权归质权人所有。
(3)对于以权利出质的情况,如果法律没有特别规定,适用动产质押的规定,因此对股权质押也是禁止流质的。即非通过法律规定的对质物的处分方式,出质股权不得自然归质权人所有。
质权实现方式包括折价、变卖、拍卖。由于股权质权的特殊性,股权质权的实现方式具有自身的特点。
(1)股权质权的实现结果是股权转让。因此,出质股权的处分必须符合公司法关于股权转让的规定。对以出资为质权标的物的情况,可以通过折价归质权人所有,也可以通过变卖或拍卖的方式转让给其他人。但对于以股份出质的情况,必须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转让;对于记名股票,应以背书交付的方式进行转让;对于无记名股票,应在证券交易场所以交付的方式进行转让。因此,不宜采用折价或拍卖的方式。
(2)对于以出资出质的情况,在折价、变卖、拍卖时,应通知公司,并由公司通知其他股东,其他股东可以在同等条件下行使优先购买权。
需要注意的是,股东的优先购买权与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是有区别的。股东的优先购买权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股权转让时,在同等条件下,公司其他股东有优先于非股东购买该股权的权利。而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是指质权人在质物价值上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质权人对出质的出资在处分时没有优先购买权。
此外,股东在出质时未行使购买权,并不剥夺股东在质权实现时再行使购买权的权利。因为股权出质仅仅是在股权上设立担保物权,并不必然导致股权的转让。因此,对于以出资为质权标的物的情况,股权质权在实现时,其他股东仍然可以行使优先购买权。
(3)股权转让发生后,应进行股东名册的变更登记,否则该转让对公司无效。
(4)对于外商投资企业中方投资者的股权出质,其股权质权实现时,必须经过国有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
(5)如果受到出质权担保的债权到期前,公司破产,质权人可以通过折价、变卖、拍卖的方式实现其质权,分得公司剩余财产。
以上是关于股权质押的实现方式的介绍,包括折价、变卖、拍卖。股权质权的实现结果是发生股权转让。由于股权质权的特殊性,股权质权的实现方式具有自身的特点。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风险分析,包括股权价值评估困难、公司章程规定的特殊性和股权质押的成立条件等方面。其中需要注意股权价值评估过程中目标公司信息的收集和评估机构的选取,还需关注公司章程是否有更高的股权质押规定。同时,股权质押的成立需满足签订股权质押合同
股权收购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包括对目标公司的全面调查,特别是对股权结构、资产状况、负债状况及可能存在的或有负债等的审查。同时,还需仔细审查目标公司的章程,关注股权转让的限制性规定。在股权收购过程中,受让方应与中介机构合作进行尽职调查,并将报告作为股权转
股权受让操作中的法律要点。股权受让人在进行股权受让前需要进行公司调查,包括注册合法性、财务审计、权利负担和商业信誉等方面的调查。股权受让分为股东间转让和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两种情况。办理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具有法律意义,对抗第三人,公司有义务办
股权质押未办理质押登记的法律效力问题,以及股份公司股权转让及质押登记的监管难题。讨论了不同股东管理方式下的股份公司股权转让和质押问题,指出工商行政机关对未办理股权登记托管的股份公司的监管存在真空。同时,强调了公司对于股东的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并建议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