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当按照如实出资的基本义务进行出资。股东可以通过货币、实物、知识产权的使用权等方式进行出资,但不得以劳务或商业特许经营权进行出资。
根据《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股东可以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前提是这些财产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然而,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不得作为出资财产的财产除外。对于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进行评估作价,并核实其财产价值,不得高估或低估作价。如果法律和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应按照规定进行。
根据行使目的的不同,公司股东的权利可分为共益权和自益权两种类型。股东代表诉讼依据的是共益权,而股东直接诉讼依据的是自益权。在股东代表诉讼中,原告既是股东,又是公司的代表人;而在直接诉讼中,原告仅以受害的股东身份提起诉讼。
股东代表诉讼主要是为了公平地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其主要原因是管理层侵犯公司利益。而股东直接诉讼是为了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其原因是侵犯股东利益。
股东代表诉讼原告仅享有形式意义上的诉权,其维护的是公司的利益,实质意义上的诉权属于公司。而股东直接诉讼维护的是股东的利益,原告享有形式上和实质上的诉权。
在直接诉讼中,股东为原告,公司为被告。而在代表诉讼中,被告是实施了侵权行为的董事等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不同的法系国家对于公司是否参加诉讼及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有所不同。
并非任何股东都有权提起代表诉讼。只有在一定时期内连续持有或当时持有若干比例股份的股东才具备原告资格,才能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这样的要求旨在防止滥用代表诉讼制度以获取股份。
股东代表诉讼一般有前置程序限制,而直接诉讼则无此要求,股东有权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代表诉讼中,所获得的赔偿归属于公司,名义上的原告股东无法直接获得赔偿。而直接诉讼所得赔偿属于股东享有。
代表诉讼的判决结果不仅约束原告股东、被告和公司,还约束其他所有股东,其他股东不得就同一事项再对同一人提起相同的代表诉讼。而直接诉讼的判决结果仅对原告和被告有约束力。
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在几个方面存在区别,主要是因为依据不同、提出诉讼的原因和目的不同、诉权不同、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不同、对原告资格的要求不同以及提出诉讼的程序要求不同。以上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访问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公司设立的定义以及发起设立方式的特点。公司设立是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法律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只能采取发起设立方式,由全体股东出资设立,程序简便且成本较低。发起设立方式最适合有限责任公司,有利于迅速成立公司,保护股东利益。
法人和执行董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的定义、特点和职责。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承担有限民事债务。而执行董事在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中设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其职权由公司章程规定。公司的股东根据其公司类型和出资额度承担责任。
公司法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对内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对外转让的要求
公司法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对内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对外转让的要求。其中涉及内外资股东股权转让的同意权、外资股权转让的核准和工商变更登记、向第三人转让股权及其条件限制、外国投资者出资未到位的股权质押及其转让的限制,以及外资股权部分转让后不得导致外资股比
国有独资企业法的修改权归属以及国有独资公司的设立方式和条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对国有独资企业法进行修改。国有独资公司的设立方式包括改建和新建两种,设立条件需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条件,如符合主体人数条件、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