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民行使肖像权的限制有:
(1)政治家、影视和体育明星以及其他公共人士,在公开露面时,不得反对他人拍照;
(2)参加游行、示威和公开演讲的人,因其活动目的具有公共性,则不得反对他人对上述活动拍照;
(3)有特殊新闻价值的人,不得反对记者的善意拍照。
(4)嫌疑犯不得反对司法人员为司法证据目的的拍照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八条, 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第一千零一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1、肖像制作专有权
就摄影而言,即通过照相将自然人外貌形象固定在一胶片、相纸或其他物质载体上,使自然人的形象转化为肖像的全部过程。
2、肖像使用专有权
(1)肖像一旦固定的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制作出来),使独立于世,可以为人们所支配、利用。
(2)尽管肖像的利用价值有普遍的意义,但享有使用专有权的只能是肖像权人。
3、肖像利益维护权
肖像利益是公民专有的人格利益,他人不得干涉和侵犯。
1、在对一个行为进行侵犯肖像权的认定时,往往参考的是两个条件,是否未经本人同意以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2、如果行为人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话,那么就可以认定是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此时就要求侵权人承担责任。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信息网络技术对个人隐私权的威胁以及网络空间中隐私侵权的情形。网络隐私权涉及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和信息,具有客体扩大化和数据化的新特点。非法收集利用个人数据、非法干涉监视私人活动、网络黑客的破坏活动以及擅自泄露他人隐私等行为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肖像权的侵权认定标准,包括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肖像的行为构成侵权。受害者可以采取自行制止、请求加害人停止侵害等措施进行救济。法律上,肖像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未经同意不得擅自使用。侵犯肖像权的损失可通过精神赔偿来补偿。肖像权包括制作和使用专有权
网络传播信息的法律责任问题。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直接侵权的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是有法律依据的,旨在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操作上是可行的,符合公平正义原则。虽然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法阻止所有侵权行为,但可通过采取过滤和补救措施来防止损害扩大,因此承担连带责任是合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打击网络暴力行为。文中指出,网络用户的侵权行为需负民事法律责任,包括转发谣言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同时,应扩大刑法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规制范畴,并应对网络暴力事件采取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网络言论应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