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计划作为解决公司因为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问题而产生代理问题的一个解决良方,能有效地激励高层管理者为公司的业绩努力,把管理层的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利益结合在一起。事实也证明,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创造了辉煌。
股票期权计划能够吸引和稳定优秀的管理人才,同时减少企业的现金支出,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它还是一种除了基本工资和年终奖励以外一种新型的长期激励机制,有利于克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此外,激励型股票期权计划还能够作为企业的无债务税盾,有助于企业节税。
股票期权计划存在管理者为自身利益利用不法手段抬高股票价格的风险,导致企业的利润普遍高估,股票价格存在泡沫,不能正确反映公司价值,进而导致投资者将资本配置到无效益项目上。
股票期权计划导致管理者与雇员的工资鸿沟拉大,期权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过大。高级管理人员的期权收入甚至占总收入的30%以上。这使得管理者成为特殊的“股东”,利用信息优势和监管漏洞在股票市场上获取巨额收益,侵害其他股东利益,扭曲了激励机制。
当公司业绩下滑时,董事会通过多配股权给CEO或者重新定价期权来留住高级管理人员。这导致CEO重新拥有更低的行使价格,从而减少实际损失。这种做法使得管理者在公司日落西山的内幕被外界知晓前通过股票期权获利。
股票期权费用化是针对期权激励计划的一项约束机制。期权费用化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功效:
期权费用化使得股本权益的稀释在会计报表中得到反映,更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高证券定价和资源配置效率。
期权费用化将高层管理者的激励限定在可控的范围内,避免高层薪酬无限上涨引发会计假账问题,有利于公司健康成长。
期权费用化使得高层管理者在投资决策时更加关注公司的长远利益。由于期权只有在股票价格上涨时才有价值,高层管理者在股票价格下跌时不会受到实际损失,因此会更加谨慎行事,采取更加稳健的投资决策。
股票期权费用化是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共同发展的结果,而非相互抵触。费用化使得期权的行使有了安全的保障,更加有效,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此外,还有一系列监管和约束机制针对股票期权计划的问题进行监督,以确保其在公开、透明和公正的市场环境中运作。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经验教训:第一,好的制度创新必须有有效监管,否则会被滥用,变成“坏的”制度;第二,制度创新后,相关的监管制度必须相应变化,以避免滥用;第三,当一种制度出现不良影响时,不能简单否定该制度,而应与其他相关制度一同修正,共同促进经济增长。
股票期权与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关系。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措施适用于公司行政人员和董事,导致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结合的趋势。文中介绍了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理论,以及独立董事和股票报酬的趋势。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员工持股计划和经理股票期权制的起源、目的和实
股票的定义、功能、用途、获取途径以及内容。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代表股票持有者对股份公司部分资本的所有权,具有经济利益且可以上市流通转让。股票的获取途径包括作为发起人获得、购买原始股、购买二手股票以及通过赠与或继承获得。股票
公司利润分配中优先股股东的优先分配权和优先求偿权,以及后配股的特点和发行情况。文章还介绍了垃圾股、绩优股和蓝筹股的概念。优先股股东享有优先分配利润和剩余财产的权利,但只能获得固定股利。后配股则在普通股分配之后进行分配,具有较低的利用率。此外,文章还介
农地经营权流转的问题及其必要性。文章指出在农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土地流转的是土地经营权,需解决存在的“地下交易”、“一次性买断”等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流转行为。政策性福利应落实到具体环节以保障农民利益,同时农地保护职责要厘清,确保农地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