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离职员工未休年休假天数应按照员工在职期间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如果员工未休年假,公司应根据员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来计算年休假工资报酬。如果单位因工作需要无法安排员工休年休假,经过员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员工休年休假,但应按照上述标准支付未休期间的工资。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单位应根据生产、工作情况以及员工意愿,统筹安排员工年休假。年休假可以在一个年度内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通常不跨年度安排。如果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实需要跨年度安排员工年休假,可以安排跨一个年度。
如果单位因工作需要无法安排员工休年休假,经过员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员工休年休假。对于员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按照员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当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如果当年度未安排员工休满应休年休假,应根据员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如果折算后的天数不足1整天,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员工全年应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 当年度已安排的年休假天数。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该规定指出,在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的情况下,用人单位需支付病假工资待遇。职工有权申请休病假,且不能直接使用年休假抵扣病假。只有当病假累计达到一定时间时,才能根据相关规定使用年休假。具体规定涉及不同工作年限的职工
入职人员的年休假规定。规定指出,连续工作满一定时间的职工可享受带薪年休假,年休假的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年限而异。国家法定休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不享受当年年休假的情况包括请事假、病假超过一定时间和依法享受寒暑假等。单位应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年休假,如
劳动合同解除赔偿问题,包括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以及违法辞退的赔偿金问题。年休假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劳动繁重紧张程度给予一定期间的带薪连续休假。劳动者在遭遇违法辞退时,可以选择申请劳动仲裁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带薪年休假的相关内容。带薪年休假是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后享受一定时间的带薪休假。中国劳动法原则性规定了带薪年休假,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国务院实施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为人社部发布的《带薪年休假条例实施办法》提供了法律保障。山东省为落实该制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