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犯罪既遂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犯罪情节严重的,根据法律规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或者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队警察人员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和危险物质的行为。
2. 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指的是秘密窃取各种枪支、弹药、爆炸物及危险物质的行为。即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使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所有者、保管者发觉的方法,暗中将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取走。其特征包括:
(1)行为人秘密窃取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
(2)行为人秘密窃取的行为不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所有者、保管者发现。
(3)行为人自认为自己的窃取行为不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所有者、保管者发觉。
3. 行为人只要盗窃上述对象物之一,即可构成本罪。同时盗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如行为人既盗窃枪支,又盗窃弹药的,也只构成一罪,不适用数罪并罚。并且,由于本罪所指向的犯罪对象是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而非一般公私财物,因此成立本罪并不要求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
4. 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行为一般是在乘人不备、出其不意的情况下将其抢走。也有的表现为当着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所有者、保管者的面,在其防卫能力减弱如患病、醉酒的情况下,公开取走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
5. 抢夺行为的特点是发生时间短暂,其所有者、保管者可立刻意识到上述物品的丧失。有时还可将上述物品当场追回并抓获罪犯。行为人只要抢夺了上述对象物之一,即可构成本罪。同时抢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如行为人既抢夺了枪支,又抢夺了弹药的,也只构成一罪,不适用数罪并罚。并且,由于本罪犯罪对象的特定性即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而非一般公私财物,故而成立本罪不要求被抢夺的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数额较大。
在认定抢夺弹药罪时,需要注意行为人是否清楚明确地知道自己抢夺的是弹药。如果行为人为了谋取公私财物,在道路上抢夺了他人的公文包,但公文包里装有武器弹药的情况,则不认定该罪。
最高院公布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故意伤害案。案例中涉及一起家长因怀孕后对非亲生女儿进行虐待,导致女孩受伤死亡的案件。法院认定曾冰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文章强调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并建议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监管,预防和减
卧轨自杀未遂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包括一系列行为,包括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因此,如果一个人实施卧轨自杀未遂并破坏了社会秩序,就可能会被视为寻衅滋事罪并受到法律的处罚。
生产伪造罪未遂的严重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犯罪情节不同,处罚也不同。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和罚金,随着金额的增加,刑罚也会相应加重,最高可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可能面临罚金或财产没收。
中国刑法中关于放火罪的规定和认定标准。刑法规定放火罪刑罚根据后果不同可分为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认定标准包括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的区别、既遂与未遂的判定、与焚烧个人财物的区别、与其他犯罪的关系以及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