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议庭由法官或者由法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期间,除不能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2、合议庭成员、主审法官、审判长由庭长指定。院长或庭长参加合议庭审判案件,自己担任审判长。
3、合议庭成员必须共同参加对案件的审理,同时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定性及责任的认定,适用法律以及处理结果等共同负责。
4、合议庭评议案件,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
5、合议庭评议案件,在审判长的主持下,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合议庭成员在评议中发表的不同意见必须如实记入笔录。院长、庭长可以列席。院长、庭长对合议庭决议有异议,有建议合议庭复议案件的权力。
6、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先由主审法官发表意见,审判长最后发表意见。审判长作为主审法官的,由审判长先发表意见。合议庭组成人员都应发表自己明确的意见,不应当沉默或在表决中弃权。
7、合议庭对各类案件进行审理和评议,除需提交审委会讨论的案件外,对其评议的案件有决定权,可迳行裁判。
1、诉讼主体是否适格(包括追加、变更当事人等);
2、案件不公开审理的确定;
3、决定调查取证、勘验、鉴定;
4、对证据的认定;
5、合并或分开审理;
6、对诉讼请求的变更是否准许;
7、调解协议;
8、案件的审结;
9、审理中其他需要评议的事项(包括按自动撤诉处理、申请撤诉、缺席开庭和判决、延期开庭审理、诉讼中止、诉讼终结、诉讼财产保全、诉讼证据保全、先予执行,对妨害民事诉讼采取强制措施,民事制裁等)。
1、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作出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先予执行等裁定;
2、确定案件委托评估、委托鉴定等事项;
3、依法开庭审理第一审、第二审和再审案件;
4、评议案件;
5、提请院长决定将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6、按照权限对案件及其有关程序性事项作出裁判或者提出裁判意见;
7、制作裁判文书;
8、执行审判委员会决定;
9、办理有关审判的其他事项。
10、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第五条
合议庭评议案件,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在审判长主持下,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内容,遇到纠纷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不能解决你问题的,可以咨询手心律师网专业律师。
中国民事案件中上诉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上诉到开庭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第二审审结期限有限。同时详细阐述了民事案件上诉的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等。文章还指出
合同纠纷的起诉流程及相关知识。文章介绍了庭审中的法律规定和证据影响、法官调取证据的情形、立案和开庭时间的正常情况与异常情况、被告起诉原告的常见情形。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合同纠纷的主观成因和客观成因,包括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违约行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导致合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开庭时间与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关。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内开庭,普通程序案件需30天后开庭。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公告送达期限为60天。民事案件立案及开庭时间具体程序包括立案通知、答辩
法庭审理笔录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法律规定。法庭审理笔录是记录法院裁判案件全部审判活动的书面材料,真实反映庭审过程,具有法律依据。书记员需按法律规定记录法庭审理活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权申请补正笔录。法庭笔录应当在庭审过程中当庭宣读,并在确认无误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