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有效地吸收外资,各级政府必须改进和加强领导,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发[1993]83号文)的要求,既要积极引进,又要改善和加强管理。
全省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要按照现有分工、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的原则进行。省计委负责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以及我省经济发展的需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吸收外商投资的战略方针,制定吸引外商投资的地方性政策和规定,以及具体项目目录和实施办法;负责管理全省外商投资基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工作,并组织协调有关立项中的资金、外汇、能源、交通运输、环保等配套条件;经省政府批准对外发布我省吸收外商投资项目,负责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吸收外商投资的中长期和年度计划。
省经贸委归口管理全省外商投资企业,负责综合协调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开办及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制定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管理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调落实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组织协调工商、财政、外经贸、税务、审计等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合同执行情况和经营活动的管理,检查落实资金到位、国家收益及税款交纳情况;会同计委审批国有企业吸收外商投资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报告;牵头抓好外资企业的后期管理,定期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外资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省外经贸厅主要负责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审批、颁发证书,以及进口设备清单的审批,并会同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组织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工作。要注意加强对合同条款的审查把关,对合同条款中涉及国有资产出资的,要征求财政部门意见。涉及进口设备合同的,应征求商检部门的意见。要加强对外方资信情况的调查了解,总结和检查督促有关合同的执行情况。外资企业合同审批情况应及时抄送省计委、省经贸委。
省工商局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登记管理。登记注册情况抄送省财政厅进行财务登记;抄送省经贸委以便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依法对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工商行政管理。
省财政厅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本部门职责,负责管理国有资产的出资和债权、债务的认定,对中方投资的各项所得和分配、交纳以及返还、补贴等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负责外商投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上报。
省税务局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进行税务登记管理,颁发税务登记证,进行税收征管。依照国家税法、法规以及与各国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条款,依法征税或减免税,查处偷漏税款和非法转移利润,同时对按规定需加速折旧的企业上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
外汇管理部门负责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管理,在办理外商投资立项审批之前,对其外汇平衡情况进行审查。
省劳动局负责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管理工作,指导外资企业与被录用的职工遵照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并负责对合同的鉴证。依照国家劳动工资、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协调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依法保护外资企业职工的正当权益。
外商投资企业情况的统计,由省统计局负责。主管合同审批、登记注册的各有关业务部门,要依照《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甘肃省统计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按时向省统计局报送统计资料。省统计局将情况汇总后定期向政府报告。
私营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流程以及内资公司转为外商投资企业的操作步骤。改制流程包括制订改制方案、职工大会决议等步骤。转为外商投资企业则需要股东会决议、签订意向书、项目建议书审批等步骤。最终领取相应的营业执照。
外资房地产公司注册所需的各种资料清单。包括申请报告、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市外资办批复等文件,以及合同、章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等内容。此外,还需提供董事会成员名单、合资或合作各方的营业执照及资信证明、法定地址租赁协议及房屋产权证明等。最后,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电信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信建设、推动资源共享和促进公平竞争。具体实施意见包括鼓励民间资本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接入网业务、网络托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等,并保障措施的落实,如推动电信法制建设、完善相关立法等
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的界定标准及待遇。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主要涉及机械制造、电子工业等行业。其标准应根据税务实践,为从事生产、加工或专门为生产提供科技开发、劳务咨询等服务的企业。仅委托外单位加工并收回成品销售的业务不属于生产性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