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者权益法动态 > 无害化处理是否是消费者的义务

无害化处理是否是消费者的义务

时间:2022-09-07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3145
无害化处理,是指经营者对其生产或者销售的有缺陷的商品做不污染环境的处理。例如,经营者出售了危及消费者安全的电子产品,关于无害化处理是否是消费者的义务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无害化处理是否是消费者的义务

1、无害化处理,是指经营者对其生产或者销售的有缺陷的商品做不污染环境的处理。例如,经营者出售了危及消费者安全的电子产品,为安全将电子产品召回,经营者对召回的电子产品应进行无害化处理,而不能随意丢弃,让电子产品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第三款,食品生产者应当对召回的食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并将食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报告。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十九条,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三条第四项规定情形,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责令停止销售,对被污染的农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予以监督销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作为一名消费者,需要承担哪些义务

一是维护社会公德的责任。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道德的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过程中应主动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等社会赋予的责任。

二是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责任。作为合格的消费者不仅不要购买假劣商品,还应积极抵制假冒伪劣商品,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盗版产品,积极参与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同时对有可能发生的造假行为进行防范,不让制假、售假分子有可乘之机。

三是投诉举报的责任。如果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我们广大消费者应积极勇敢的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主动向行政执法机关提供调查线索,或向厂家建言改进。以避免更多的消费者再次上当受骗,同时让那些坑消费者的黑心企业早日下马。

四是依法来维权的责任。我们遇到消费争议时,应当文明理智、合理合法的主张自己的权利,尽量通过协商解决,只有合法的维权方式,才能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五是理性消费的责任。作为一名成熟的消费者,不要为所谓的免费使用、换季打折、幸运大奖等活动所迷惑。在消费过程中尽量到正规商家消费,尽量选择自己熟悉或信誉度高且适合自己需要的商品。

六是制止炫耀浪费的责任。作为现代消费者的我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应当养成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对身边那些挥金如土、炫耀摆阔的畸形消费,应主动抵制批评,为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担起我们应尽的义务。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旅游者、旅游规划和促进等方面。该法旨在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法条对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详细规定,强调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同时,旅游规划和促进

  •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该办法旨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办法规定了抽检工作程序、抽检结果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并自3月15日起施行。

  • 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应向谁索赔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其权益受到损害时应该向谁索赔的问题。根据《保护法》,消费者可以向销售者、生产者、承受企业权利义务的企业、违法经营者、展销会举办者、柜台出租者以及广告经营者等不同的责任主体索赔。同时,根据不同情况,销售者、生产者

  • 商家拒绝开发票涉嫌偷税漏税

    商家拒绝开发票的问题,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涉嫌偷税漏税。国税局表示消费者有权利要求商家开具发票,商家提供发票是应尽的义务。商家要求消费者支付额外费用才能开具发票是不正确的。国税局对正规税务代理机构有管理措施,但对其他机构监管尚不明确,存在假账和黑中介问题

  • 黄河三角洲消费维权联盟正式成立
  • 国家工商总局将制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
  • 从《民法通则》来分析医疗损害属于什么责任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