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第四百三十五条,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战时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罪体行为逃离部队罪的行为是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这里的违反兵役法规,是指违反我国刑法、兵役法及其他涉及兵役方面的法律规定。逃离部队,是指为逃避服役而擅自离开部队或者逾期拒不归队。根据2000年9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军人非战时逃离部队的行为能否定罪处罚问题的批复》的规定,军人违反兵役法规,在非战时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应以本罪定罪处罚。
2、罪责逃离部队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这里的故意,是指明知是逃离部队的行为而有意实施的主观心理状态。
3、罪量逃离部队罪的罪量要素是情节严重。这里的情节严重,参照《立案标准》的规定,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逃离部队持续时间达三个月以上或者累计时间达六个月以上的:
(2)担负重要职责的人员逃离部队的:
(3)策动三人以上或者胁迫他人逃离部队的:
(4)在执行重要任务期间逃离部队的:
(5)有其他情节严重行为的。
首先构成逃离部队罪主观上是故意的,其次客观上是违反了我国兵役法规逃离部队并且情节严重的,只有在符合以上条件才会构成逃离部队罪,才会被我国刑法进行处罚,出发一班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拒不救援友邻部队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行侵害的是战场上的友邻关系,表现为在战场上明知友邻部队处境危急请求救援,能救援而不救援,导致友邻部队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为指挥人员,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多种动机。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的刑罚和相关法律规定。犯此罪的人员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文章详细阐述了构成该罪的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该罪侵犯的是正当行使指挥权的秩序,表现为滥用职权并造成严重后果。犯罪主体是军队中
我国刑法中关于泄露军事秘密罪的刑罚和构成要件。泄露军事秘密罪侵犯的是军事秘密的安全,犯罪主体主要是军人。根据情节轻重,故意或过失泄露军事秘密者将受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刑罚。战时犯此罪者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此外,文章还强调了军人
战时违抗命令罪的认定,包括与违抗作战命令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临阵脱逃罪以及投降罪的界限区分。对于不同情况下违抗命令的行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和处理。在定罪时需要考虑犯罪客体、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等因素,以确保公正合理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