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劳动争议二审可以进行调解程序,但非强制性。然而,如果当事人愿意进行调解,二审法院也会予以考虑。如果调解成功,应制作调解书;如果调解失败,则继续审理。
2.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二审法院可以进行调解程序。调解达成协议后,应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原审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根据第九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应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在明确事实的基础上,分清是非并进行调解。
当事人应按照规定的期限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如果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法院应依法执行。
对于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书,如果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当地基层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法院应当执行。对于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期满不起诉,裁决书即产生法律效力。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中的医疗期定义及病假天数的规定。根据工作年限,病假的医疗期最高可达24个月,对于特殊疾病可以适当延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病假工资的计算原则,包括短期病假工资和连续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和系数。
劳动监察部门对于劳动关系的确认问题。劳动监察部门无权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确认应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进行。文章还列出了适用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各类争议,并强调了收集和认定劳动关系证据的重要性,特别是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提前收集证据以
公务员的休假期规定,包括病假、年休假及相关福利待遇。不同工作年限的公务员享受不同天数的年休假,假期需在同一年内使用,可集中或分段安排。公务员在病假期间的生活待遇也有明确规定,病休期间超过六个月的时间不计入连续工龄。不享受年休假待遇的情况包括考核不合格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民商事争议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规定了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可直接申请法院确认,无需经过仲裁程序。同时,《意见》还规范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旨在发挥多元纠纷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