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外商投资企业 >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 2004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三大特点

2004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三大特点

时间:2025-01-04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498

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和外资金额统计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1-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为43664家,合同外资金额为1534.7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606.30亿美元。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了6.29%、33.38%和13.32%。

截至2004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达到508941个,合同外资金额为10966.0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5621.01亿美元。

外商投资的三大特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指出,2004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呈现三大特点:

一、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

高技术领域的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行业吸引了外商投资的持续增长。此外,外商还增加了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等行业设立研发中心的数量。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地区总部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已经超过30家。然而,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新增外商投资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钢铁行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和合同外资金额同比分别下降了53%和9%,水泥行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下降了66%、74%和67%。电解铝行业没有新增外商投资企业。

二、地区差异明显

东北老工业基地吸引了大量外资,东部地区保持了主导地位,中部地区增长势头强劲,而西部地区的增长相对较弱。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了9%,合同外资金额同比增长了40%,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了78%。与全国平均增幅相比,东部地区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和合同外资金额的增幅略低。中部地区吸收外资全面增长,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和合同外资金额的增幅分别为19%和37%。西部地区的合同外资金额增幅比全国平均增幅高出26个百分点,但实际使用外资增幅比全国低11个百分点。

三、主要投资来源国家对华投资增长

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量、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6%、24%和10%。原欧盟十五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了17%,合同外资金额同比增长了43%,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了8%。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算,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为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韩国、日本、美国、台湾省、开曼群岛、新加坡、萨摩亚和德国,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4%。

商务部的工作目标

崇-泉表示,商务部将继续努力,大力提高吸收外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划拨规定

    关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划拨的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举办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外商投资企业。主管部门为市和市郊区县土地管理局等。外商投资企业可通过申请取得土地使用权,签订合同并支付相关费用。对于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可享受场地使用费减免等优惠待遇

  • 行政许可:外商投资拍卖企业设立

    外商投资拍卖企业设立的行政许可相关问题。其中涉及法律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许可程序、告知方式和审批主办单位等方面的内容。申请设立的外商投资拍卖企业需满足经济实力、拍卖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等条件,并需提交相关材料。许可程序需向商务部申请,商务部将在规

  • 股权质押合同是否需要贴花?

    股权质押合同是否需要贴花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印花税税目中并未明确列出股权质押合同。而根据《担保法》和《物权法》的规定,股权可以作为质押物。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也确认了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质押的合法性。因此,进行股权质押

  • 第一次办理自动进口许可证所需材料

    办理自动进口许可证所需材料。首次办理需准备自动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并复印第二联填写,还需提供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生产能力说明、进口设备物料清单及企业合同章程等相关材料。而第二次办理则需提交自动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复件第二联及其他相关文件

  • 关于金融租赁公司的售后回租业务征税政策
  • 新三板市场的法律问题解析
  • 当前审查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中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