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代表诉讼的起诉名义是基于公司怠于行使诉讼权利。也就是说,只有当公司未履行追究给公司造成损害责任的职责时,股东才能代表公司行使诉讼权利,旨在充分发挥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如果公司不采取诉讼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能会导致公司权益受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股东代表诉讼才会发生。
在提起诉讼之前,股东必须向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或监察人提出请求,要求公司直接提起诉讼。只有在董事会、监事会或监察人接到请求后,并经过一定期间未提起诉讼的情况下,股东才有权利代表公司提起诉讼。
在中国,随着证券民事赔偿直接诉讼案件的增多,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必然会得到推动。股东代表诉讼案件主要发生在股份有限公司和责任有限公司中,主要涉及股东、公司董事会和责任人之间的利益博弈。通过股东代表诉讼,可以使公司获得收益,并使公司和全体股东获益或减少损失。
与以股东私益权为目的的直接诉讼相对应,股东代表诉讼是基于股东共益权而产生的间接诉讼。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司、社团或全体股东、全体社团成员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了该股东或该社团成员的个人权益,具有代位诉讼和代表诉讼的双重特征。
股东代表诉讼具有两个作用:一是损害赔偿作用,二是违法行为抑止作用。从长远来看,股东代表诉讼不仅可以使公司的损害得到补偿或追偿,更重要的是激励和警戒潜在的或可能的责任人,发挥违法行为抑止作用。
公司人格否定制度的意义及价值。传统的公司法人制度使公司与股东分离,形成股东平等和责任有限的核心理念。但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变化,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的进一步分离,出现滥用公司人格的问题,侵害公共利益和债权人利益。因此,引入公司人格否定制度,即揭开公司面纱,
中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引入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意义、问题以及先诉请求制度的目的和原则。该制度对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增强《公司法》的可诉性有积极作用,但存在权力滥用和诉讼投机等问题。先诉请求制度旨在平衡公司正常经营和股东权益保护,避免浪费公司和国家
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能发生股东代表诉讼。股东代表诉讼,相对应于以股东私益权为目的的直接诉讼而言,它是基于股东共益权而产生的间接诉讼。股东代表诉讼股东代表诉讼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损害赔偿作用,二是违法行为抑止作用。从长远的角度看,股东代表诉讼不仅在于使
2008年6月,张某、贾某与王某共同投资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董事会,张某任董事长。2009年8月,该公司与某贸易中心进行交易,将一批布料卖给该贸易中心。王某多次向董事会提议,要求以公司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董事会却未予理会。后王某调查发现,该贸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