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不可能作为原告。
股东代表诉讼的提起是因为公司怠于或无法行使属于自己的诉讼权利,公司若主动提起诉讼,将排除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可能。因此如果公司和原告股东就同一诉讼标的提起诉讼就与其在诉讼之前的行为相违背,从逻辑上来说,公司和原告股东是不可能同时成为代表诉讼的原告的。在本案中,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张某拒绝以公司的名义提起诉讼,不符合诉讼关系中的原告作为诉讼活动发动者的主观意愿的要求,因此公司不可能和王某成为共同的原告。2.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也不可能成为被告。
公司是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等代表机关进行意思表示的,其意志在公司的董事、大股东控制下,公司之所以不提起诉讼是因为公司的董事、大股东不愿意提起诉讼。在本案中,原告股东王某的利益受损表面上是公司造成的,实质上是由公司的董事长张某造成的,其实公司也是受害者。法律设置股东代表诉讼的目的是为了解救陷于困境中的公司,将公司置于被告的地位,一方面无形中剥夺了公司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权利,另一方面在原告股东胜诉的情况下,将会出现一被告(不法行为人)被判决向另一被告(公司)支付损害赔偿金的情形,即被告某贸易中心向另一被告公司支付赔偿款。原告胜诉而被告获益的情况,这违背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3.将该公司作为无对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法院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该公司拒绝行使对被告某贸易中心所享有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在此情况下,维护公司的利益也就是体现对股东利益的保护,因此由原告股东王某代位行使其诉讼权利,那么可以认为公司已经丧失了独立的诉讼权利。第二,由于原告股东王某的胜诉权益最终还是归属于该公司,公司参加诉讼可以防止诉讼产生对其不利的后果,所以公司对代表诉讼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第三,该公司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可以促使其向法院提交有关的证据材料,有利于法官进一步分清是非责任,查明案件事实。故此,笔者认为,在本案中,法院将公司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妥当的。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意义。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可以基于民法上的代理理论来解释。该制度作为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和升华,能够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防止法人制度的价值目标被异化。同时,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也是法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弥补了单
股东代表诉讼的特征,包括救济对象、诉因、诉讼当事人及诉讼效果的特征。股东代表诉讼的救济对象是公司董事、经理等侵害公司权益的人,而非股东个人。其诉因与公司股东个人没有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股东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被告是侵害公司利益的人,而公司本身不是被
非法集资的法人定义及其相关法律责任。当法人组织为了获取利益并将所得分发给投资方时,这类法人可归为营利性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若公司涉及非法集资且需承担法律责任,不仅法定代表人需受刑事惩罚,涉及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与直接责任人员也
信用卡逾期能否做法人这一问题。文章指出,信用卡逾期情况若不严重,借款人仍有资格担任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需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及民事行为能力,可独立承担相应民事权利与义务。想成立公司或变更公司需依法申请登记,符合设立条件的可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