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指在公司权益受到侵害且公司未追究侵害者的法律责任时,股东可以代表公司对侵害者提起诉讼的制度。该制度的意义在于,股东能够直接代表公司进行诉讼,既可以追回公司的损失,也可以警示潜在的侵权者,从而维护证券市场规范和上市公司治理的稳定。
股东代表诉讼的对象主要包括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以及与公司有商业交易往来的第三方,如供应商或关联交易人。
对于来自公司内部的损害,可能表现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勤勉义务、进行内幕交易、进行非法的关联交易、确定过高的薪酬或抢夺公司商业机会等行为。
对于来自公司外部的损害,可能是第三方侵害了公司股东的共益权,即公司与交易对方之间权利义务失衡,使公司承担大量义务而交易对方只享有权利或承担较少义务。
股东代表诉讼的提起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公司股东认为共益权受到损害,并且这种损害源于不公平行为。
公司应当先行行使权利或明确表示不行使权利,股东才能行使股东代表诉讼权。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损害不适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只有当公司的共益权受到不公平行为侵害时,股东才可以行使股东代表诉讼权。
为了推进和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应尽快颁布依据《公司法》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司法解释,明确诉讼程序和要求。
其次,应提升公司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和诉讼的认识水平,进行投资者教育,增强股东的诉讼觉悟。
最后,法院应改变传统的司法习惯,积极受理和审理股东代表诉讼案件,并将收费标准由按标的比例收费改为定额收费,以推进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实施。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意义。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可以基于民法上的代理理论来解释。该制度作为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和升华,能够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防止法人制度的价值目标被异化。同时,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也是法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弥补了单
股东代表诉讼的特征,包括救济对象、诉因、诉讼当事人及诉讼效果的特征。股东代表诉讼的救济对象是公司董事、经理等侵害公司权益的人,而非股东个人。其诉因与公司股东个人没有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股东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被告是侵害公司利益的人,而公司本身不是被
公司法解释四就公司决议效力、股东知情权、利润分配权、优先购买权和股东代表诉讼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作出规定,帮助正确使用《公司法》。第二条,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请求撤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原告,应当在起诉时具有公司股东资格。作为民事权利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实践,现就公司决议效力、股东知情权、利润分配权、优先购买权和股东代表诉讼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作出如下规定。第一条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等请求确认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无效或者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