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婚姻自由 > 假结婚骗取国家安置违法吗?

假结婚骗取国家安置违法吗?

时间:2022-11-21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7639
导读:假结婚骗取国家安置违法。但是结婚、离婚是行政登记,与行政许可略不同,但撤销的法理相同)故要证明当时领证时是欺骗行政机关的才可撤销。但要找到这个串通欺骗证据是困难的,而之后通过走程序撤销证件,亦是大费周折,所以实践中定不了罪的。

假结婚是否违法?

为了规避拆迁、限购等政策,一些人通过假结婚和假离婚的手段来获取利益。虽然这些行为以结婚和离婚为手段,但并不被一般认为是犯罪行为。因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以骗取财产。而结婚证和离婚证是真实存在的,不能算作虚构事实。换句话说,手段是真实的,因此不能构成诈骗罪。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即使结婚证和离婚证是真实的,也可以构成诈骗罪。因为从整体上看,双方串通一气,以虚假方式获取证件,这是无效的。因此,证件形式虽然是真实的,但实质上是假的,只是诈骗的道具。起诉是基于这种思路。

假离婚的法律风险

假结婚和假离婚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首先,承受舆论压力,名誉受损,社会评价降低。如果亲戚朋友得知两人为了利益而假结婚,必然会对两人的婚姻态度产生质疑。即使外人不了解这一点,假结婚的人迟早要真正离婚,这也会招致他人的非议。

其次,真正离婚时的诉讼成本高。如果一方想要离婚,而另一方不同意或对具体事项无法达成一致,只能通过诉讼来解除婚姻关系。法院需要审查双方的感情状况是否破裂。如果甲方第一次起诉离婚,而乙方坚决不同意离婚,甲方又无法提供充分证据证明乙方的过错,法院很可能会判决不准离婚,甲方还需要等待六个月后才能再次起诉。甲方需要支付的成本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诉讼费用、律师费等),都非常高昂。

此外,财产会被法定共有和分割。婚后财产实行法定共有制,只有少数例外情况。如果甲方和乙方没有签订协议或没有约定婚后财产归各自所有,那么甲方在结婚后所获得的财产在离婚时很可能会被乙方分割一半。即使双方签订了相关协议,如果乙方能够证明该协议是在被欺诈或胁迫的情况下签订的,那么该协议就无效。对于在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赚钱能力强且收入高的一方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毕竟婚姻是虚假的。

此外,当事人可能需要履行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夫妻之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如果一方需要抚养(例如身患重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另一方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必须提供经济支持。如果一方在离婚时生活困难,对方应当从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这些情况下,假结婚的当事人可能需要额外承担经济责任。

最后,遗产可能会被继承。夫妻之间互为法定继承人,如果一方未立遗嘱而突然去世,对方作为配偶有权继承其遗产。

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假结婚的方式骗取拆迁补偿款的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即使结婚证和离婚证是真实的,也可以构成诈骗罪。因为从整体上看,双方串通一气,以虚假方式获取证件是无效的。因此,证件形式虽然是真实的,但实质上是假的,只是诈骗的道具。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予立案的理由

    人民法院不予立案的六种情形,包括违法起诉、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以及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事项。同时,也列举了法院应当立案的五种情形,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执行案件以及赔偿申请。

  • 中国女性婚姻自主权的历史变迁

    中国女性婚姻自主权的历史变迁。在封建社会和近代前期,女性受到多种束缚和压迫。20世纪初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变革挑战了女性传统角色的观念。逃婚成为女性追求婚姻自主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受过教育的女性和女工阶级。这些变化反映了女性在逐渐争取平等权利方面的进步。

  • 农村违法建筑的范围

    农村违法建筑的范围,包括农用地上的建筑物和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未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在农用地上建房属于违法行为。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的情况包括非本村村民或非本村村办企业未经国家征地手续建设和本村村民或村办企业在不符合规划下建房。

  • 中国非法拥有枪支的罪行

    中国关于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法律规定及其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要件。文章明确指出,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都是违法犯罪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个

  • 法律保障老年人婚姻自由
  • 答辩状
  • 婚姻自由的法律意义和保障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