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股东代表诉讼 >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建立的法理基础和基本思路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建立的法理基础和基本思路

时间:2023-09-24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772

股东代表诉讼的诉权基础

一、股东代表诉讼的缘起及其发展概况

股东代表诉讼,又称股东派生诉讼,是一种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但公司却未采取诉讼行动时,公司股东以自己的名义起诉的一种诉讼形式。这一制度最早由英国判例引入,旨在加强对公司董事的监督与制约,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随后,许多大陆法系国家也逐步建立了类似的制度。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2003年提出了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建议,并在2005年通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正式确立了这一制度。

二、有关股东代表诉讼诉权基础的理论争议

在股东代表诉讼的诉权基础问题上,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多种观点。其中,代表性观点主要包括债权人代位说。债权人代位说认为,在现代公司股权日益分散的情况下,股东的股权已经蜕化为对公司的债权。为了保全债权,股东有权代位公司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换言之,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目的最终是基于对自己利益的关心,因此也被称为自益权理论。然而,这一观点仍存在一些理论困惑。首先,该理论无法解释大股东的诉讼行为,因为大股东不仅关心自己的利益,还关心公司的经营状况。其次,该理论无法涵盖股权的全部内容,因为股权还包括股东参与公司事务管理和进行重大事务决策的权利。最后,该理论与代位诉讼的一般理论相冲突,因为代位诉讼的提起条件与股东代表诉讼的条件不同。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确立和具体运行中,明确股东代表诉讼的诉权基础对于解决争议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东代表诉讼的特征

    股东代表诉讼的特征,包括救济对象、诉因、诉讼当事人及诉讼效果的特征。股东代表诉讼的救济对象是公司董事、经理等侵害公司权益的人,而非股东个人。其诉因与公司股东个人没有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股东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被告是侵害公司利益的人,而公司本身不是被

  • 完善股东直接诉讼制度

    (一)扩充公司法第111条规定的股东直接诉讼诉因,而不仅局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形,可将大股东、董事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侵害股东权益的情况纳入其内。同时,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规定相呼应,违反公司章程而侵害他人权益时,权利人得提起诉讼

  • 什么是股东直接诉讼和代表诉讼制度

    股东直接诉讼是指当股东的利益遭受侵害时,股东可以依法径直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损害赔偿,诉讼结果也由股东自己直接承担。股东代表诉讼,又称为股东衍生诉讼或股东派生诉讼,是指当公司权利受到损害,且公司未追究侵害股东利益人的法律责任时,由股东代表公司对侵害人

  • 股东代表诉讼案件审理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以为各国对该种诉讼制度予以不同的称谓,表明了各国对其进行考察时所取的角度不同:“股东代表诉讼”这一概念强调在该类诉讼中,原告股东实际上代表着与其具有相同地位的所有股东而起诉[1];而“股东派生诉讼”这一概念则强调原告股东的诉权是来源于公司而非股东自己

  • 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一点思考
  • 新公司法中股东代表诉讼法条制度
  •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被告是谁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