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构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要件,缺一不可。首先,配偶一方必须实施了违背《民法典》的行为,包括重婚、有配偶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行为。
其次,必须有损害事实,即精神利益的损害和精神创伤。这是由有过错的配偶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违法行为致使离婚,造成无过错方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第三,必须存在配偶一方实施的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的违法行为,这是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而离婚,并直接原因造成无过错方配偶遭受精神损害的因果关系。
最后,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过错的构成要求重大过失或故意。一般过失是不能构成精神损害赔偿的,只有在重大过失和故意的情况下才能构成。这里的重大过失是指侵权人违反夫妻间基本的注意义务,即侵权人完全可以预料到自己的行为将夫妻关系带来严重后果,但怠于注意并不为相当准备。轻过失所造成的侵权行为,由于其违法性不高,基于家庭和谐的考虑,应认为不得请求损害赔偿。
在确定精神损失费的数额时,侵权人的心理状态和过错程度是重要的参考因素。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侵害会导致受害人产生严重的精神损害,而一般或轻微过失对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相对较轻且易于抚平。
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包括侵害手段、场合、行为方式、持续时间等。侵权行为动机卑劣、手段残忍、持续时间长等会给受害人造成较大伤害,反映出侵权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和社会危害性的大小。
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千差万别。在确定精神损失费的数额时,不能忽视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有些情况下,虽然侵权情节严重,但由此造成的后果相对轻微,法院责令侵权人赔礼道歉即可消除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然而,对于那些毁人容貌、致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身体功能损害的侵权行为,其给受害人带来的精神损害难以抚平。
以营利为目的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人往往从侵权行为中获利,并具有较好的赔偿能力。因此,对于这类侵权行为,根据其获利情况增加赔偿金额,有利于从经济上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更好地慰抚受害者。在其他情况下,还需考虑行为人的经济状况,经济状况良好的可以适当增加赔偿金额,反之则可以适当减少。
法律制度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物质环境。人们的经济条件因所处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消费观念和价格水平较高,精神损失费的数额应相应提高,以体现精神损害赔偿的慰抚和惩戒功能。
总之,在夫妻关系结束时,通常不会涉及赔偿精神损失费的支付问题。任何想要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公民,必须提供实际证据证明配偶存在重婚等违法行为。若无证据,即使提出支付请求,也无法获得此类赔偿金。
然而,在夫妻关系结束时,如果是因为法定的过错情形导致离婚,无过错的一方可以在合理的法定范围内请求过错方进行损害赔偿。
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的权利及婚外情期间对小三财物的追回权。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应平等处理,擅自处分共同财产为无效行为。赠与小三的财产损害无过错配偶的权益,应认定为无效并返还。单纯的婚外情不受法律调节,但涉嫌重婚罪的将受到刑法处罚。离婚时,
婚姻法中关于婚外情离婚是否能请求赔偿的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只有在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等法定情节下,无过错方才能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单纯婚外情或婚外性行为很难获得法院支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如何收集离婚损害赔偿证据,包括文字证据、视听证
中国法律对于曝光婚外情证据的规定,指出其侵犯了隐私权并违反了侵权责任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收集婚外情证据的方法,包括电子邮件、聊天记录、保证书、照片、录像和录音等,但需注意采集证据时需遵守法律边界,避免侵犯他人隐私权。
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权利主体是离婚诉讼中受害的配偶一方,即无过错方的配偶;义务主体是离婚诉讼中的过错方配偶,需存在法定的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法律只能追究危害较大的过错行为,无过错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