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投资后不参与公司实际经营是不影响股东分红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股东可以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换句话说,股东的分红权是根据其实际投资金额来确定的。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当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情况除外。
根据我国《公司法》及《税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应当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利润分配:
公司首先应该用利润来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但是弥补的金额不能超过税法规定的弥补期限。
公司需要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缴纳相应的企业所得税。
在弥补税前利润的亏损之后,如果还存在亏损,公司需要继续用利润来弥补剩余的亏损。
公司可以根据法律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用于公司的发展和资本积累。
公司还可以根据需要提取任意公积金,用于特定的项目或目的。
最后,公司可以按照股东的实际出资比例来分配利润。但是,如果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配利润的话,那么按照约定来分配。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的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如果在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此外,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股东知情权的内容、理论依据以及我国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股东知情权包括查阅权、质询权、公司检查人选任请求权和诉讼救济请求权等。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过于简单笼统,缺乏完整逻辑体系,存在对股东质询权不明确和外部检查人选任权缺失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公司向董事、监事、高管提供借款的法律效力问题。公司不得直接或通过子公司向这些人员提供借款,相关行为无效。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规所得应归公司所有。此外,不符合特定情形的人不得担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如犯罪被判处刑罚、破产清算公
股东出资不到位需要承担的责任。股东如未按规定缴纳全部出资,需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需补充缴足未到位的出资额并支付违约金,且在公司对外负债时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行政责任方面可能会面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若存在虚假申报
股东会决议对股东罚款的合法性及法律依据。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股东间没有管理或从属关系,股东大会原则上无法对股东进行处罚。股东完成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义务后,并不受股东大会决议的处罚。但是,如果公司章程有特别规定或授权,情况可能有所不同。股东会决议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