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讲,夫妻离婚时,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向另一方主张子女抚养费。
但在生活实践中,我们不得不注意一种情况,即夫妻没有离婚,只是因为感情不和长期分居,子女由一方照顾,但另一方却拒绝承担抚养责任。
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为了照顾家庭,可能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而另一方有经济能力却不承担子女抚养费用,会使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陷入生活困难,并进一步侵害子女的利益。
面对这种情况,夫妻一方能否在不离婚的前提下,向另一方主张子女抚养费呢?我们来具体聊聊这个问题。
在庭审中,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拒不支付抚养费的一方,通常会辩称“双方未离婚,且有夫妻共同财产可以支出,其不应再另外支付子女抚养费”。
这种说法显然缺乏法律依据,离婚并非主张子女抚养费的前置条件。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也就是说,抚养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这种义务基于亲子关系产生,不能免除。
同时,法律也并未规定主张子女抚养费的前置条件,即父母需要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和保护义务,父母离婚与否不影响该法定义务的承担。
《民法典》第1067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由此可见,主张婚内抚养费的诉讼主体应当是子女。
因此,对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主张抚养费的案件,原被告应当这样确定:原告为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被告为不履行抚养义务的父母一方;法定代理人是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
在举证方面,原告及其法定代理人应当就亲子关系、原告的法定代理人承担过多经济义务、被告具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水平却拒不给付抚养费等事实进行举证。
证据证明包括: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银行交易流水、转账记录、被告的工资收入证明、被告拒不给付抚养费的聊天记录、录音录像资料等。
上述问题解决后,需要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那么这个数额以实际发生为准还是要参考平均标准呢?结合《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第42条的规定,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所称的“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也就是说,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是保障子女健康成长的基础,必须涵盖于抚养费之中,并且该项规定具有开放性,抚养费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三种。
此外,《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第49条细分出确定抚养费数额的三个维度: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并且,进一步规定:
①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的比例给付。
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②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综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为抚养子女承担了过多经济义务,而另一方拒不承担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权向法院起诉主张抚养费。
法院主要结合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来确定抚养费的数额。
离婚后抚养费的变更及诉讼时效计算方法。根据法律规定,变更抚养费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可以变更抚养费的情况出现时开始计算。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具体数额应考虑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实际生活水平。根据不同收入情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计算方式。离婚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抚养费,具体内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等。法院确定抚养费的标准时,会考虑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生活水平。抚养费的金额可以根据父母固定或非固定收入的一定比例来计算,支付方式可以根据具
关于抚养费支付的问题。当给付抚养费的一方没有经济收入时,可以使用其财物折抵后支付子女抚育费。具体数额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一方,抚育费一般按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五十的比例给付。若无固定收入,可根据当年
离婚后的监护权和抚养权问题。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仍有权利和义务。对于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抚养;人民法院会根据子女权益和双方情况判决抚养权归属。共同财产可由双方协商处理或由法院根据情况判决。孩子抚养的具体情况通常涉及哺乳、亲密关系、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