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的十几年甚至一生之中,只能限时限次与子女见面,不能亲自抚育子女,不能时常陪伴在孩子左右,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讲都是难以忍受的,而且当事人离婚后再想变更抚养权,也非常困难。
因此在离婚案件中,当事人为了争取子女抚养权,不惜重金,甚至自愿放弃全部或部分财产,即便这样,案件的结果依然不如人意,问题出在哪呢?
孩子并非财产,往往凝结着父母深沉的感情,因此不是谁经济条件好挣得多,就一定能争取到子女的抚养权。
还有的当事人为了争取抚养权甚至不择手段,比如抢夺藏匿子女,不让孩子与父亲或母亲见面;威胁或者恐吓子女,让孩子不敢表达真实意愿等。
事实上,这些手段都是不可取的,有时反而会成为取得子女抚养权的阻碍。
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在离婚案件中,法律保护的并不是男方或女方身为父母的权益,而是子女的权益,“子女利益最大化”是法官判定抚养关系归属的核心原则。
简言之,子女跟随哪一方生活,更能够健康成长,得到充分的教育,法官就会判决子女归哪一方直接抚养。
婚姻是感情的结合,离婚却是理性的结果。
在争取子女抚养权的过程中,不是一个比惨博同情的过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围绕己方优势与对方劣势进行举证,往往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其实不管父母离婚与否,双方对子女都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而我们所说的“争取抚养权”,其实是父母争取直接抚养子女并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权利。
根据《民法典》第1084条的规定,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一般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应当尊重孩子的意愿。
已满两周岁不满八周岁的子女,则由法院根据父母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也就是说,如果女方自身条件相对较弱,又想得到抚养权,应当尽早起诉离婚,不要犹豫不决拖到子女两周岁以后。
孩子再大一些就要结合双方的具体条件,孩子的意愿等,来认定抚养权的归属,那么我们需要搜集哪些证据呢?
①自己的工资收入优于对方,如纳税证明、工资表等;
②自己的受教育程度优于对方,如学位证书等;
③自己的居住条件比较好,距离学校较近,方便子女上学;
④自己的父母愿意帮忙照看孩子,且身体条件都比较好;
⑤子女随自己生活时间较长,感情较好,可由居委会开证明,或者收集其他证人证言;
⑥子女在两周岁以下,女方可以提供子女的出生证明;
⑦自己思想品行、工作表现比较好,可由单位开证明;
⑧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⑨证明自己适宜抚养子女的其他证据。
①对方有婚外情、出轨、嫖娼等情形的;
②对方患有重大疾病或者恶性传染病的;
③对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子女的;
④对方有赌博、酗酒等恶习的;
⑤对方长期在外不回家,不尽抚养义务的;
⑥能够证明对方不适宜抚养子女的其他证据。
涉及抚养权纠纷的离婚案件,案情可能没那么复杂,但人身关系并非对立关系,需要考虑的事项反而更多。
一旦自己处理不好,法院把孩子抚养权判给对方,留给你的将只剩下后悔,这在很多当事人那里已经得到印证。
所以离婚时要争取子女抚养权的,建议咨询律师处理,需要法律帮助可以和我具体聊聊。
家暴起诉离婚中的证据收集与认定问题。受害者在面临家暴时应拍摄受伤照片、保存医院证明和伤情鉴定报告,并让邻居或居委会的人提供证言。遭遇家暴时应及时报警,多次报警以收集更多证据。遭遇家庭暴力可采取请求调解、劝阻或报警等措施,法院在必要时可判决离婚并要求赔
离婚诉讼中共同债务的认定与处理方法。原则上,夫妻共同举债应认定为共同债务,但如一方提出相反主张,需提供证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表明,如果债权主张夫妻一方所负债务应视为共同债务,除非能证明为夫妻个人债务或符合婚姻法中的特定条款。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夫妻共
离婚后是否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民法典》取代《婚姻法》后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新的法律,如果离婚时未明确表示放弃赔偿请求并且在一年内提出,则可以提起诉讼。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对方的暴力行为导致离婚并存在重大过错。同时,《民法典》规定无过
事实婚姻诉讼离婚时是否需要开具婚姻证明的问题。根据《婚姻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事实婚姻诉讼离婚不需要开具婚姻证明。对于不同时间段的未办理结婚证的事实婚姻,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双方需到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供同居生活证据,以依法确定婚姻关系及财产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