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私自解散公司怎么办
时间:2024-03-09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大股东私自解散公司应如何处理
解散公司的合法程序
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解散并注销公司需要获得全体股东的同意。因此,大股东私自解散公司的行为是违法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起诉或仲裁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协商要求对方转让其股份。
公司解散的方式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解散可以分为任意解散和强制解散两种情况。
任意解散
1、根据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其他解散事由出现,可以进行解散。2、有限责任公司需要获得持有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份有限公司需要获得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通过,才能进行解散。3、公司因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时,可以进行解散。
强制解散
1、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等行政处罚时,会被强制解散。2、司法解散是一种以公权力为主导的司法干预制度,通过司法权的介入来保护受压制的小股东和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强制解散公司。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股东知情权的内容、理论依据以及我国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股东知情权包括查阅权、质询权、公司检查人选任请求权和诉讼救济请求权等。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过于简单笼统,缺乏完整逻辑体系,存在对股东质询权不明确和外部检查人选任权缺失等问题。
-
公司与老板个人借款的还款方式
公司与老板个人借款的还款方式及如何识别公司人格混同问题。公司以其全部资产承担债务责任,包括组织机构、经营业务和财产方面的混同情况需注意。要辨别公司人格混同,可通过查询企业信息、收集交易信息等方式寻找证据。对于债的混同风险,可要求对方提供充分保证并及时
-
公司法对股份转让的限制
公司法对股份转让的各种限制。其中包括发起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国家股的转让限制以及股东名册变更登记的限制等。另外,离职人员的股份转让和国有企业股票交易也受到了相应的限制。受让人和抵押权的限制也需遵循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
股东出资不到位一般要承担哪些责任
股东出资不到位需要承担的责任。股东如未按规定缴纳全部出资,需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需补充缴足未到位的出资额并支付违约金,且在公司对外负债时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行政责任方面可能会面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若存在虚假申报
-
股东会决议对股东罚款是不是有效,法律依据是什么
-
公司股东出资比例纠纷范文
-
母公司和控股股东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