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继承法 > 遗赠 > 最新遗赠和遗嘱有何不同

最新遗赠和遗嘱有何不同

时间:2022-11-04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3670
导读: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遗嘱继承与遗赠的主要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主体不同。2、主体承担的义务不同。2、主体承担的义务不同。4、取得遗产的方式不同。5、作出接受表示的要求不同。

最新遗赠和遗嘱的区别

一、主体

遗嘱的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个人或是数人,而受遗赠人是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二、主体承担的义务

遗嘱的继承人不仅有权继承遗产,而且还要负责清偿被继承人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受遗赠人一般不需要承担清偿遗赠人债务的义务。

三、取得遗产的方式

遗嘱继承人可以直接参与遗产的分配从而取得财产,而受遗赠人则一般不直接参与遗产的分配,是从遗嘱执行人或遗嘱继承人那里取得遗产。

四、作出接受表示的要求

遗嘱继承人需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不表示放弃的,视为接受;受遗赠人应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的表示,如不表示,视为放弃接受遗赠。

遗赠纠纷的处理

遗赠纠纷常常发生在遗赠人设立遗嘱或者其法定继承人在实施其继承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可以以遗嘱方式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在处理遗赠纠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遗赠协议的有效性

遗赠协议应在自愿、意思明确、清醒、无胁迫的状态下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并且符合法律对遗嘱的要件规定。只有符合这些条件,才能认定遗赠协议的有效性,并尊重遗赠人的意思自治和自由。

2、遗赠的标的

遗赠的标的只能是遗产中的财产权利,而不能是财产义务(如债务)。受遗赠权也不能由他人代替行使。当受遗赠人先于遗赠人死亡,其受遗赠权便自然消失。当受遗赠人不愿接受遗赠,他也不能将该遗赠财产转给他人。然而,当继承开始后,受遗赠人表示接受遗赠,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遗赠的权利转移给他的继承人。

3、清偿遗赠人的债务

清偿遗赠人的债务应优先于执行遗赠。遗赠人行使遗赠权不得违背法律规定。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遗赠作为一项遗产处分,必须符合该规定。

综上所述,遗赠和遗嘱继承虽然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在主体、主体承担的义务、取得遗产的方式以及作出接受表示的要求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在处理遗赠纠纷时,应考虑遗赠协议的有效性、遗赠的标的以及清偿遗赠人的债务等因素。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房屋抵押的原因

    王女士与李先生二婚后共同贷款购买房屋,李先生因脑血栓住院无法言语时,王女士发现丈夫将房屋抵押并涉及多个贷款材料的情况。王女士对此提出质疑,推测可能是为家里亲戚筹集资金。然而,涉及到的李先生的女儿和前妻表示并不知情,对王女士的猜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 赠与的法律条件

    赠与的法律条件,包括赠与人的条件、受赠人的条件和赠与财产的条件。赠与人需具备遗嘱能力,为缺乏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遗产份额,所立遗嘱必须符合法定形式。受赠人需为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外的人,且在赠与人死亡时仍然存活,未丧失受赠权。赠与财产必须

  • 案情概述

    一起赠与合同纠纷案件。方某以结婚为前提赠与汪某5000元用于其子就学费用,后双方未能结婚,方某要求返还该款项引发争议。法院判决汪某返还方某5000元。案件涉及不同意见和法律评析,最终依据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认定方某的赠与行为属于附条件的赠与,在条

  • 赠与财产权利转移前的撤销权

    赠与财产权利转移前后的撤销权问题。在权利转移前,赠与人有权基于特定原因撤销赠与;权利转移后,受赠人如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不履行扶养义务或未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亦可撤销赠与。同时,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有权在受赠人违法行为导致赠与人

  • 父母赠与房产给未成年子女的法律规定
  • 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 代持股协议的效力及公证的作用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