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不能做股东
时间:2024-05-20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什么样的人不能成为股东
股东的定义
股东是指股份制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中持有股份的人,拥有出资权和表决权。股东可以分为机构股东和个人股东,机构股东是指享有股东权的法人和其他组织,个人股东是指一般的自然人股东。
自然人不能成为股东的情况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有些人是不能成为股东的。具体情况如下:(1) 国家公务员、法官、检察官等不能成为公司的股东。(2) 自然人作为股东一般应当具备完全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因继承取得股东身份的,其权利和义务应当由法定代表人代为行使和履行。(3) 一个自然人股东只能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而不能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对于一个自然人和其他人共同投资设立公司,没有数量限制。(4) 法律、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不得成为公司股东。
法人单位不能成为股东的情况
以下情况下的法人单位不能成为股东:(1) 党政机关、司法行政部门以及党政机关主办的社会团体,如××省委讲师团、××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学院。(2) 党政机关所属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的事业单位,以及党政机关各部门所办后勤性、保障性经济实体(企业法人)和培训中心,也不得成为股东。(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也不得成为股东。(4) 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向其他公司、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企业及联营企业投资。也可设立分公司,但分公司不得对外投资,分公司不能成为股东。(5) 工会经区、县级以上工会批准后可以投资设立公司。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解散的认定及其效力
公司解散的事由、特征、程序和效力。公司解散的事由包括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决议解散等。公司解散后法人人格仍存在,但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限。解散程序包括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注销登记和公告公司终止。解散的效力包括停止一切积极活动、成立清算组等
-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重要性
中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该制度在新公司法中虽存在缺陷,但仍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预防和遏制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该制度起源于美国判例,逐渐发展成重要的公司法理论或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在特定情况下否认公司法人人格
-
股东变更的法律程序和要求
股东变更的相关法律程序和要求。其中提到,股东变更不需要变更组织机构代码证内容,只需前往工商局办理手续。公司变更股东需准备的材料包括申请书、股东出资情况表、委托证明等。涉及股权转让时需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并依照不同的转让方式提交不同的材料。整体上,变更股
-
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中的公司宗旨、名称、股东构成及权利义务等内容。公司依据相关法规设立,股东出资设立公司并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享有法人财产权并承担民事责任。同时,文章强调了股东出资明细、注册资本及其实收资本的验证和证明,以及股东名册的设置。此外,对于股东的权利和
-
股权转让协议
-
签订股东协议的责任承担
-
公司法人被执行高消费会影响个人财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