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2021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抚养是指父母从物质上、生活上对子女的养育和照顾,如负担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教育是指父母在思想、品德等方面对子女的全面培养,使子女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父母不履行抚养教育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1)抚养是指父母从物质上、经济上对子女的养育和照料,如负担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在生活上照管子女等。
(2)教育是指思想、品德、学业等方面对子女的全面培养。
(3)父母的抚养教育义务,对未成年子女来说是无条件的,不得任意推卸责任。对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是有条件的。
(4)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是父母双方的义务,应双方共同承担,不应把责任推给一方。
(5)父母不履行抚养教育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6)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开始于子女出生。
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1)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管教和保护,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2)管教是指依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采取正确的方式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管理和教育,对其行为加以必要的约束。
(3)保护是指为了未成年子女的安全和利益,防止和排除来自外力的各种侵害。
(4)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无条件的抚养教育义务,是不能丢弃的。对已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若成年子女因伤残等原因无劳动能力不能自力更生的,父母仍然具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权利要求父母支付抚养教育的相关费用。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缔结的子女抚养协议的效力问题。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此类协议的效力,但由于婚姻关系未解除,这样的抚养权约定实际上没有意义。离婚诉讼中,法院不会根据此类协议作出判决,而只能将其作为证据考虑。即使达成协议,子女在必要时仍有权向父母提出
怀孕期间女方提出离婚的法律规定和程序。女方可以提出离婚,而男方在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不能提出离婚并争夺抚养权。女方想要离婚时,双方可以协商并前往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协议离婚需双方亲自申请,审查过程中要注意双方真实意愿、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事项。不符合
协议离婚的办理程序与办理时间。协议离婚需提交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包括身份证明、结婚证及双方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等。办理流程包括提出申请、填写申请离婚登记声明书、签名确认及审查等步骤。协议离婚时间取决于夫妻双方是否就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离婚女方不支付抚养费的情况下是否还拥有探望权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女方应当享有探望权,但考虑到抚养费支付问题,直接抚养人有理由拒绝其探望。然而,拒绝不利于子女成长,应通过协商或诉讼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来解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