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抽逃出资是指股东利用各种手段将公司的资产转移出去,损害公司及其债权人的利益。以下是股东抽逃出资的几种常见表现形式:
股东通过其控制的其他民事主体与公司之间进行关联交易,以增加交易成本的方式,变相获取公司财产或伪造虚假的交易关系。例如,公司与股东之间进行买卖关系,将部分股东注册资金划入股东个人所有。
股东将注册资金中的非货币部分,如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场地使用权,在验资完毕后将其一部分或全部转移出去。
股东违反《公司法》第166条规定,未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或者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在短期内以分配利润名义将出资提走。
股东将货币出资抽走,并以其他未经审计评估且实际价值明显低于申报价值的非货币部分进行补账,以达到抽逃出资的目的。
公司回购股东的股权但未办理减资手续,导致股东实际上仍然享有被回购的股权,从而抽逃公司资产。
股东通过对股东提供抵押担保的方式,变相抽回出资。
股东通过虚假诉讼形式,抽逃公司资产。
股东以公司名义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提供借款,但不归还借款,从而抽逃公司资产。
脱壳经营是指股东利用公司外壳进行经营活动,当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后,股东将原公司的主要人、物、财从公司脱离出来另外组成一个新公司,并将原公司的主要业务转入新公司,使原公司成为一个“空壳”,新公司则利用原公司的资产进行运作。这种行为损害了合法债权人的利益。根据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要求股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虚假出资减资行为的法律责任。虚假出资行为涉及公司发起人、股东未按照法定要求交付货币、实物或转移财产权,严重者可构成虚假出资罪,受到刑法处罚。文章还阐述了立案追诉标准,包括虚假出资数额、抽逃出资数额、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明确法律责任有助于维护公司和股
公司董事的忠实义务与诚信义务。忠实义务要求董事以公司利益为最高行为准则,不得追求个人或他人利益;诚信义务则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要求董事在履行职责时平衡公司利益、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虽然两者有重合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董事在行动时需遵守这两项义
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责任限制于他们的出资额。如果出资未缴清,股东需继续履行出资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则根据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同时,《公司法》规定了股东需承担直接责任的特定条件,如滥用公司人格逃避债务并损害债权人
我国公司法下签订股东协议后股东的责任承担问题。公司法人拥有独立财产权并承担全部债务责任,股东承担与其出资额或股份相应的责任。股东需按时足额缴纳出资,否则需承担违约责任。瑕疵股东的权利受到多种限制,包括表决权、利润分配权、新股认购权、公司破产时的资本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