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是指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赡养、扶养和抚养的另一方,不履行其应尽义务等违法行为,如父母不抚养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不赡养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配偶不履行扶养对方的义务等。遗弃以不作为的形式出现,该为而不为,致使被遗弃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的判决。”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追究刑事责任。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所谓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是指家庭成员中具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
(1)因年老、伤残、疾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
(2)虽有生活来源,但因病、老、伤残,生活不能自理的;
(3)因年幼或智力低下等原因,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只有具备这种条件的人,才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如果在法律上不负有扶养义务,互相间不存在扶养关系,也就不发生遗弃的问题。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总之,遗弃者都是出于个人主义极端自私自利思想或者是其他卑鄙动机。
相关法律规定:
《婚姻法》
第四十四条: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的判决。
第四十五条:对重婚的,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夫妻之间具有相互扶养的法定义务,包括在生活中的互相扶持和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的重要理念。当夫妻一方因疾病等原因无法自由照料自身生活起居时,另一方必须履行扶养义务。同时,法定抚养义务人涵盖夫妻,父母等,他们需要为被扶养者提供必要的生活支持、经济帮助、医疗照
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关系。通常情况下,兄弟姐妹之间并没有抚养责任,但在特殊情况下,如父母去世或无法抚养弟弟妹妹,或哥哥姐姐被抚养长大且有经济实力时,他们必须承担起抚养责任。此外,夫妻之间有互相扶养义务,但这一义务并非绝对无偿,需满足特定条件。最后,遗弃
法定的扶养义务人的定义及其涵盖的范围。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属以及配偶间的扶养义务。具体阐述了孤寡老人的扶养义务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来承担。最后指出夫妻间的扶养义务是法律责任,双方都应自觉履行,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法定扶养人的范围,包括父母、具有责任承担能力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以及具有经济实力的兄弟姐妹等。扶养关系不仅限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还包括同辈之间的互相扶持以及子女对父母长辈的孝敬赡养等方面。同时,讨论了遗赠扶养协议的履行、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的区别,包括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