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结婚程序 > 有几个情人而且生孩子了是重婚罪吗?

有几个情人而且生孩子了是重婚罪吗?

时间:2023-10-09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5059
导读:有几个情人而且生孩子了不一定算是重婚罪,一般在生了孩子之后与他人同居的生活在一起,或者是与他人登记结婚,那么就可以按重婚罪来进行处罚,对于受害者是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的。

一、有几个情人而且生孩子了是重婚罪吗?

与情人有了私生子,如果以夫妻生活就可能涉嫌重婚罪,否则就不构成重婚罪。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

二、重婚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客体要件。重婚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我国婚姻法规定了夫妻关系原则是一夫一妻制,重婚的行为就是侵犯了该原则,要受到刑事处罚。

2、客观要件。重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二是明知他人有配偶还与其结婚的行为。

3、主体要件。重婚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一是有配偶的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于他人结婚,二是没有配偶,但是明知他人有配偶的情况下还与其结婚。

4、主观要件。重婚罪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在自己有配偶还故意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还与其结婚的行为表现为故意,无配偶一方不构成重婚罪。

三、重婚证据有哪些?

1、书证。凡是用文字、符号、图画在某一物体上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可以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书证。

2、物证。凡是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物证。

3、视听资料。凡是利用录像、录音磁带反映出的图像和音响,或以电脑储存的资料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称为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诉讼参加人以外的其他人知道本案的有关情况,应由人民法院传唤,到庭所作的陈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交的书面陈述,称为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当事人在诉讼中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关于案件事实的叙述,称为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对某些专门性问题,指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鉴定,从而作出科学的分析,提出结论性的意见,称为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为了查明案情,对与争议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亲自进行勘查检验,进行拍照、测量,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成笔录,称为勘验笔录。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证据有以下几种。从诉讼本质上看,这不是很大的区别。

综合上面所说的,重婚罪就是属于在自己还有婚姻的情况之下与他人生活在一起,或者是与他人登记结婚,这种行为是会构成重婚罪的,除了这两种情形都是不会重婚罪的,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这样才能让违法者付出该有的代价。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登记的法律规定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登记的法律规定。双方需共同到中国公民户口所在地的指定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并遵守婚姻法及相关规定。申请时需提供不同证件,包括户籍证明、护照等。部分中国公民由于职业等原因不得与外国人结婚。符合资格的男女双方提供完整证件后,需缴纳费用

  • 婚前怀了别人孩子婚后离婚怎么判

    婚前怀孕和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在《民法典》生效后,离婚家庭的子女抚养由双方协商决定。对于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随母方抚养;对于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法院会根据子女利益和双方情况判决。若子女不足2周岁且符合特定条件,也可随父方生活。

  • 涉外结婚申请补领结婚证的条件

    涉外结婚申请补领结婚证的条件,包括婚姻登记处的管辖权、婚姻状况当事人的登记情况、遗失或损毁结婚证的证明、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以及结婚登记记录证明等。当事人必须提供证件原件和复印件,照片要求以及委托书等证明材料。如不能亲自前往原办理机关,可委托他人代办,

  • 无结婚证生2个孩子是否构成夫妻关系

    无结婚证生育两个孩子是否构成夫妻关系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没有结婚证生育孩子不构成夫妻关系,属于同居关系。对于同居生的孩子的抚养权问题,父母可以通过协商决定,如无法达成协议,可通过法院解决。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决,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原则。

  • 近亲结婚的无效性及起诉程序
  • 二婚登记须携带离婚协议书吗?
  • 无结婚证有小孩是否构成事实婚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