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监视居住 > 公民酒驾致人死亡的刑罚如何界定?

公民酒驾致人死亡的刑罚如何界定?

时间:2023-06-28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5610
导读:被监视居住的人需要准守相关的义务,比如不得随意离开住处,不得不经允许,随意会见他人,有需要通传的时候需要随传随到等等,但是是否真的有被监视查看,这个是不一定的,但不管是否随时监视,都是需要遵守义务。

一、如果被居住监视会上门查看吗

不一定,但可能会随时抽查查看。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情节严重的,予以逮捕。

本条是关于被监视居住人的义务的规定:

二、被监视居住人的义务

根据本条规定,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所谓住处,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日常生活居住的处所,所谓固定住所,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内生活的合法住处;所谓指定居所,是指决定监视居住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指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监视居住期间居住的处所。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流窜作案、异地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地没有固定的住处。在这种情况下,对需要监视居住的,指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离开其居所,例如,旅馆、宾馆、饭店等。对于在执行机关所在地有住处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时,不得再另行指定居所。

被监视居住的对象离开其住处或居所的范围,要获得执行机关的批准。

执行机关在考虑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区域时,既要考虑到保证侦查、起诉和审判顺利进行的因素,不允许被监视居住的对象到可能串供、毁弃证据、继续实施犯罪的地点,例如被害人、举报人、证以及与本案有牵连的人所在地点,还应该考虑被监视居住对象的居住地、工作地、学习地和医疗的地点。监视居住不是拘留或者逮捕,并没有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羁押,所以、应该允许被监视居住的对象有一个生活、工作、学习的空间,不能将监视居住变成变相的羁押。在决定被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区域时,既不能让监视居住的对象整天呆在一个小院或一个房间内派专人看管,使监视居住成为变相羁-押,也不能对被监视居住的对象放任不管,使监视居住流于形式。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监视居住是一种较为严厉的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是在不羁押的情况下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所以,未经执行机关的批准,被监视居住的对象不得会见他人。

这里,"他人"的范围如何划定,实践中有这样四种观点:1."他人"是指犯罪嫌疑人以外的所有人,犯罪嫌疑人在监视居住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任何人;2."他人"是指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以外的人;3."他人"是指与犯罪嫌疑人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以外的人;4.“他人"是指与犯罪嫌疑人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和聘请的律师、辩护人以外的人。

认为"他人"是指犯罪嫌疑人以外的所有人,从字面上讲是正确的,但不够明确,应当对"他人"作限制解释。如果"他人"是指犯罪嫌疑人以外的所有的人,明显与法律设置监视居住措施的本来意图不一致。对一个在住处被监视居住的人来说,会见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也要经执行机关批准是不现实的,在实践中也难以执行。认为"他人"是指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以外的所有的人,也有不妥之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在大多数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与其父母或子女或同胞兄弟姐妹是不居住在一起的,有的还相距甚远,如果允许犯罪嫌疑人与他们自由相见,无疑相对扩大了'"住处"的空间,也增加了执行机关的难度。

他人是否包括被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所聘请的律师、辩护人,我们认为,人民检察院受理侦查的案件中,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在侦查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经人民检察院许可。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虽有权聘请律师进行法律帮助,但律师与犯罪嫌疑人的会见应当经过必要的程序,这样有利于保证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监视居住措施的有效执行。

因此,这里的"他人"是指与犯罪嫌疑人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以外的人。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这是指当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传讯的时候,要按照指定的时间、地点到案接受讯问或审判。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这里的任何形式是指以暴力、威胁、利诱、无理纠缠等各种可能的方法迫使证人作伪证、改变证词、不作证等方式干扰证人作证,既可以是被监视居住的人实施的,也可以是被监视居住的人指使他人实施的;既可以是直接针对证人实施的,也可以是针对证人的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姊妹或其他亲属实施的。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都是妨碍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行为,因此,都必须予以禁止。

对于监视居住的人,就是在指定的地点居住,但所有的行为都不能够违反相关的规定,监视居住的人是不能够随意的离开居住的地方,同时也不能随意和他人见面通话,否则随时会被立即逮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监视居住作为拘捕的前置措施的法律问题

    监视居住作为拘捕前置措施的法律问题。在实践中,一些侦查机关将监视居住作为临时性措施,用于在短时间难以获得逮捕和定罪证据的犯罪嫌疑人。但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监视居住应符合特定情况,不应作为拘捕前置措施。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需遵守规定,若无违规

  • 聚众斗殴罪的逮捕和监外执行问题

    聚众斗殴罪中逮捕和监外执行的相关问题。逮捕的条件和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进行逮捕。监外执行则是针对有严重疾病、怀孕等情形的罪犯进行的暂时不执行刑罚。对于聚众斗殴罪的犯罪嫌疑人,在逮捕后如果

  • 暂予监外执行的考验期间规定

    暂予监外执行的考验期间规定。暂予监外执行是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考验期未明确规定。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因特殊原因不宜在监狱内执行刑罚。执行期间计入原判刑罚之内,与假释有所区别。

  • 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连续转化问题

    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连续转化问题。根据《公安部关于监视居住期满后能否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问题的批复》等相关规定,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连续转化。法律依据表明,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对监视居住期满的犯罪嫌疑人采

  • 解决共有房屋租赁纠纷的专业律师指南
  • 醉酒驾驶致人死亡危害公共安全罪吗
  • 醉驾自首能否免除处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