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法携带枪支危及公共安全罪一般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该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非法携带枪支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情形。该罪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2、法律依据:《刑法》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携带枪支一支以上或者手榴弹、炸弹、地雷、手雷等具有杀伤性弹药一枚以上的;
2、携带爆炸装置一套以上的;
3、携带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五百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一千克以上、雷管二十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二十米以上,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拒不交出的;
4、携带的弹药、爆炸物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爆炸或者燃烧,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5、携带管制刀具二十把以上,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拒不交出,或者用来进行违法活动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6、携带的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在公共场所以及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泄漏、遗洒,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7、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目前我们国家关于枪支弹药的管理是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的,因为枪支弹药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后果,所以如果是非法携带枪支弹药进入到公共场所的情况之下,将会按照犯罪行为对此进行一定的处罚。比如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
中国刑法中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判处管制本身对家人影响不大,但在孩子参军或报考公务员时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法律对管制期间的活动有明确规定,如违反将面临处罚。同时,家庭的社会形象和经济状况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较小,但需注意
入户抢劫的认定问题,包括户的范围、入户目的的非法性、暴力或暴力胁迫行为发生的地点等。还讨论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多次抢劫、携带凶器抢夺以及转化抢劫的认定。根据相关规定和刑法条款,对不同情况的抢劫行为进行了详细解释。
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文章指出要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的行为,根据其危害程度进行处罚。对于特定情况下实施的行为要从重处罚,并加强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有效维护公共交通安全秩序。
甲对医院救治不力导致其母死亡一事的质疑。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刑法规定角度分析,甲的行为若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并造成医院秩序严重混乱,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但如果死亡确系医院救治不力所致,甲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且不能轻易定罪。另外,禁止甲进入医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