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信用卡管理制度。
客观方面表现为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行为。具体包括四种情形:
(1)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
(2)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
(3)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4)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只要实施上述行为之一的,就构成本罪。
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一般均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刑法规定,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由此可知刑法没有对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规定死刑,所以触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不会被判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
(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
(三)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四)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当前,电信诈骗、洗钱犯罪等频发,很多犯罪团伙利用购买他人银行卡转移赃款,因持卡人与使用人脱节,侦查机关即使对涉案银行卡账户予以监控,追踪到了资金走向,仍无法追踪到使用人,导致案件突破陷入僵局。针对银行卡倒卖人利用控制他人进行银行卡买卖的犯罪行为,应当准确理解刑法中的“非法持有”,可认定为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刑法修正案九生效后删除的死刑罪名,涉及多个章节的罪名,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摘要列举了一些被删除的死刑罪名,反映了我国在刑罚规定方面的调整。
贪污受贿两罪在特定条件下可判缓刑的可能性。根据《刑法》的规定,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等条件时可以判缓刑。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贪污罪的处罚根据情节轻重的不同分为几种情况,并对于多次贪污和特定情形下的处理进行了说明。
民间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关系。民间融资具有灵活便利的特点,但存在刑法风险,可能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文章还介绍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定义及认定标准,并指出互联网融资的特殊法律风险,包括更容易触发“涉众型”罪名和不利于及时采取补救措
《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及案例分析。该罪涉及安全生产设施或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导致重大伤亡事故或严重后果的情况。文章详细阐述了罪名的定义、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案例涉及环卫工人所在公司违反安全措施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