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犯罪情节一般的,量刑起点为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
2.情节严重的,量刑起点为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
根据犯罪数额、次数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可以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犯罪收益大于5000元小于等于1万元或多次出现此情形的,累计收益大于3000元小于等于6000元的,基准刑为罚金刑。
2.犯罪收益大于1万元小于等于1.5万元或多次犯罪的,累计收益大于6000元小于等于1万元的,基准刑为管制刑。
3.犯罪收益大于1.5万元小于等于2万元或多次犯罪的,累计收益大于1万元小于等于1.5万元的,基准刑为拘役刑。
4.犯罪收益达到2万元或多次犯罪且累计收益达到1.5万元的,基准刑为六个月有期徒刑。每增加4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1.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达到50万元的,或者明知是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而掩饰、隐瞒达到五辆的,量刑起点为三年至三年六个月有期徒刑。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掩饰隐瞒所得收益的行为是被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在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并取得财物之后,若有人帮助该犯罪行为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该行为人也构成犯罪。但若该行为人和犯罪行为人在没有事前通谋的情况下,不构成共同犯罪。
中国刑法中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判处管制本身对家人影响不大,但在孩子参军或报考公务员时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法律对管制期间的活动有明确规定,如违反将面临处罚。同时,家庭的社会形象和经济状况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较小,但需注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罚金标准及裁量权。根据犯罪情节,罚金数额有所差异,涉及的因素包括犯罪所得的价值总额、行为次数、对上游犯罪的影响等。法官在判决时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决定罚金数额,一般情况下不低于一千元。对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构成要件及其立案标准,以及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争议和程序上的分歧。构成要件包括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并通过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方式掩饰、隐瞒。根据刑法修订内容,处罚力度加重,主观范围缩小。实践中存在关于
清洁工高某在打扫社区时,发现大量未拆封的书籍并将其卖掉,是否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修正案(六)》的规定,低价购买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是构成犯罪的,强调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应贪图便宜购买明知犯罪所得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