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规定,构成污染环境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以下情况:
当污染环境行为导致公私财产损失达到三十万元以上时,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当污染环境行为导致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等重要土地丧失基本功能或遭受永久性破坏,面积达到五亩以上时,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当污染环境行为导致森林或其他林木死亡数量达到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数量达到二千五百株以上时,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当污染环境行为导致一人以上死亡、三人以上重伤、十人以上轻伤,或者一人以上重伤并且五人以上轻伤时,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当污染环境行为导致传染病发生、流行或者人员中毒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Ⅲ级以上情形,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时,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当污染环境行为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等其他严重后果时,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相关规定,构成污染环境罪的刑事处罚标准如下:
一、情节一般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等依法确定的重点保护区域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情节特别严重的。
向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域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情节特别严重的。
致使大量永久基本农田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
致使多人重伤、严重疾病,或者致人严重残疾、死亡的。
对于单位构成犯罪的,可以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
根据相关规定,构成污染环境罪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包括以下情况:
致使县级以上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个小时以上的。
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等重要土地丧失基本功能或遭受永久性破坏,面积达到十五亩以上时。
致使森林或其他林木死亡数量达到一百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数量达到七千五百株以上的。
致使公私财产损失达到一百万元以上的。
致使疏散、转移群众达到一万五千人以上的。
致使一百人以上中毒的。
致使十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致使三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致使一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并致使五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致使一人以上死亡或者重度残疾的。
其他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
在构成污染环境罪的情况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规定。该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备案原则包括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程序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备案,并需要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香港地区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参照我国刑法理论,需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来判断。如果自杀未对其他利益造成损害,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如战时士兵自杀侵犯了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犯罪。乞丐自杀未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则不构成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生命权,即自然人的生命维持安全利益。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法的惩罚。构成该罪的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