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飞机延误可获赔的消息在朋友圈被不少人转发,这则被热传的信息还显示了航班延误的赔付金额:“飞机延误4小时以上可获得赔偿2000元;延误8小时可获赔偿3000元。”这条消息让不少坐过误时航班的人感慨“亏了”。但是事实如何呢?
据了解,航空意外险均为乘客自由选择购买。航班被保险人乘机当日遭遇以下原因发生延误时,方可获得延误赔偿:预订乘坐的航班发生机械故障或因构造缺陷造成机械故障;预订乘坐的航班遭遇恶劣天气或自然灾害;航空公司超售或航空管制。
另外,由于不同的售票渠道所合作的保险公司不一样,即便购买同一航空公司的机票,所购航意险的保险内容也有所区别。以东-航为例,在官网所购航意险中包括“航班延误”内容,而在济南机场购买航意险却不包括。
多数航空延误险只针对4个小时以上的航班延误进行赔付。在申请航班延误赔付时,乘客需自行与所购保险的保险公司联系。从**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若购延误险的乘客遭遇航班延误4小时以上,可拨打该公司电话报案,并将登记人的姓名、电话、航班号、延误原因、实际起飞时间等信息告知工作人员,若工作日报案,当天即可受理。
如果遇到航班延误,却没有补偿或像申请后最终没有拿到补偿该怎么办?
律师表示,民航局在2004年就发布了《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根据这份意见,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导致航班延误4小时以上应对旅客进行经济补偿,“旅客提出的赔偿要求是合理的,但是他当时应该对地勤人员的口头承诺做好录音、录像等取证工作以方便日后的维权。”如果航空公司仍不进行赔偿,可以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工商局或者中国民航局投诉,也可以起诉航空公司深航。“为了三百元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打官司当然是不划算的,这也是消费者维权的一个主要弱点。”律师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更好地维护旅客的权益应该通过加强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来约束航空公司的行为。
保险业的保单分类,介绍了S.G.保单、ITC保单、ICC保单、大保单、小保单以及预约保单等六种保单类型。其中,S.G.保单因与实际航运不符已废止;大保单是最正式的保险单据形式,国际贸易中使用广泛;小保单是简化的保险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预约保单则用于
航班延误险的法律性质及其主要内容。航班延误险是一种商业保险,投保人支付保险费,当航班延误超过约定时间时,保险公司按约定给付保险金。主要内容涵盖航班延误超过两小时即可获得理赔及相应的理赔方法。赔偿流程包括准备相关索赔材料并提交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会在一
失地保险的一次性缴费标准。对于已征地农民和新征地农民,根据不同年龄和情况,详细列出了养老保险金缴费档次和金额,并说明了缴纳条件及不在保障范围内的情况。此外,适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可选择参加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其缴费与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可接续。
航班延误险和航班取消险的区别。两者定义不同,前者是在航班延误时赔付,后者是在航班取消时赔付。购买时需注意保险合同中的赔付条件和约定。航班延误险有三种类型,理赔流程和所需材料因保险公司而异。消费者应提前了解清楚,以避免出现问题时无法获得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