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标准是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不过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只是一个总称,具体的犯罪手段还是非常的多的,比如说以危险的方法破坏油田、河流等。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属于《刑法》分则中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犯罪,它是很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不特定的多数人都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大量公私财产的安全。如果行为人用危险方法侵害了特定的对象,不危及公共安全,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大量公私财产的安全并无威胁,就不构成本罪。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其他危险方法是指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之外的,但与上述危俭方法相当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方法。这里的其他危险方法包括两层含义:
其他危险方法,是指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危险方法;
其他危险方法应理解为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毒的危险性相当的、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实施的危险方法会危害公共安全,会发生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产安全的严重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实践中这种案件除少数对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持希望态度,由直接故意构成外,大多持放任态度,属于间接故意。
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是被明令禁止的,行为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不仅仅会危及到社会中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还会给社会秩序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在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的时候,无论是否造成严重的后果,该行为人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持有毒品数量较大将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根据不同数量将面临不同的刑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客体、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行为人明知持有国家禁
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时间及相关种类。若行政处罚在法定期限内未执行,行政机关可在三个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以及行政拘留等种类。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定义与要件。该罪行侵犯的是社会公共秩序,扰乱、冲击或以其他方法破坏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行为都属于此罪行范畴。其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只能表现为故意。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量刑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乘客在公共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抢夺方向盘、变速杆等操纵装置,殴打、拉拽驾驶人员,或者有其他妨害安全驾驶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量刑幅度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