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期徒刑是一种严厉的刑罚,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它相当于无限期的监禁,但不会终身监禁。罪犯在法院判决后,只要不再犯新罪,认真接受劳动改造,两年后可以减刑为有期徒刑,有期徒刑之后再减刑,十多年就可以获得自由(最短刑期为十三年)。贪污罪被判处死缓的罪犯,减刑为无期徒刑后不再减刑,将被终身监禁,不得假释。
1. 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将犯罪分子关押在特定场所,剥夺其人身自由。
2. 终身自由的剥夺:无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的刑罚。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都会被关押至死,只要犯罪分子有悔过自新的表现,就有可能回归社会。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符合法定条件的表现,可以适用减刑或假释。此外,符合特赦条件的无期徒刑罪犯,在国家发布特赦令时也可以被特赦释放。因此,判处无期徒刑并不意味着断绝犯罪分子的再生之路。
3. 无法折抵刑期的羁押时间:由于无期徒刑没有明确的刑期,因此在判决执行之前的羁押时间无法折抵刑期。
4. 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根据刑法典第57条的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终身剥夺政治权利。
综上所述,无期徒刑是一种对犯罪分子实施终身监禁的刑罚,没有明确的刑期限制。它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适用于那些不必判处死刑,但犯罪行为仍然十分严重的罪犯。
贪污受贿犯罪中的死刑缓刑是否可以减刑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贪污受贿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判处死缓后可减为无期徒刑,但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涉及公共财物,主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无期徒刑的执行和改造过程。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在监狱等机构执行刑罚,并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可获得减刑或假释,但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这一规定。
无期徒刑的法律特征和适用对象。无期徒刑的法律特征包括惩罚性、严厉性和矫正教育作用。它主要适用于性质最严重、社会危害极大的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重大刑事犯罪和严重的经济犯罪等。适用对象主要是故意犯罪的行为人,过失犯罪不适用无期徒刑。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