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过失致死的量刑分两种情况而定,具体如下:(1)一般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确定
一、刑罚种类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分为两种情况:(1) 一般情况下,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2) 情节较轻的情况下,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分类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一种过失犯罪,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过失,而是由于其他无法预见的原因导致他人死亡,属于意外事故,行为人不负任何刑事责任。
三、行为的危险性
执行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具备致人死亡的危险行为。如果行为本身并不真正具有致人死亡的危险,而只是其他干预因素导致了死亡,那么该行为就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因此,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执行实际上是基于致人死亡的行为。虽然该行为具有导致死亡的风险,但如果没有实际导致死亡的结果,就不存在过失致死的行为。
四、法律依据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根据该条款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其他法律有相关规定,将依照这些规定进行处理。
过失致人死亡的判定标准
一、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区别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和间接故意杀人都造成了死亡结果,都对结果的可能发生有预见,但都不是希望这种结果出现。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凭借某种客观条件能力、经验、环境等,轻信可以避免死亡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杀人是行为人持有一种放任死亡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二、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致人死亡的区别
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意外事件致人死亡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人对死亡结果的出现是否应当预见。如果行为人应当预见死亡结果的发生,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导致了死亡结果,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如果行为人不应当预见或不可能预见,但出现了致死结果,就属于意外事件致人死亡,行为人不承担刑事责任。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普通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如果是在履行职务、职责过程中的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则构成其他犯罪,不能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业务过失是指在交通运输、医疗过程中的过失导致他人死亡,这种情况下应以交通肇事罪、医疗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等罪名进行处理。